以中文为桥,融文化于心——德布勒森大学孔院举办“孔院日”暨“研究者之夜”

来源: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5-10-09 阅读量:14

近日,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在主楼四楼举办“孔院日”活动——中国文化体验工作坊,面向全校师生和当地市民开放,吸引众多匈牙利孩子及其家长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孔院副院长拉兹罗·埃里克·科瓦奇先生(Mr. László Erik Kovács)精心组织并全程参与。


“孔院日”与德布勒森大学一年一度的“研究者之夜”(Night of Researchers),深度融合,水乳交融。“研究者之夜”由欧盟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行动计划(The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发起,旨在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魅力。每年九月最后一个周末,各科研院所都会敞开大门,通过寓教于乐的讲座、实验和实验室参观等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特别是青少年,切身感受科学之美及其独特魅力。


活动分四个板块同步举行。茶道体验和舞蹈表演在长廊举办,花灯制作和中国书法在里间教室进行。


公派教师刘芳演示了中国茶道。从温具、置茶到冲泡、奉茶,她都优雅展示;从茶叶种类、特点到品鉴常识、中国茶文化精神,她均详加解释。志愿者教师庞泓雪鼎力协助,不辞辛苦。参与者们观赏、品茗,在袅袅茶香中体会了东方哲学的宁静与平和。


茶道表演一旁,孔院Dancing Fairies舞蹈团队员们,身着华美汉服,以一曲曲精心编排的中国古典舞,将现场观众带入诗画意境,衣袂飘飘,韵味悠悠。


茶道与音乐舞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赢得阵阵掌声。



在中秋花灯制作工坊里,志愿者教师李璐瑶、李昱菲,通过PPT演示,介绍中秋节传说与习俗。随后,在她们的热情指导下,大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动起手来,裁剪,拼接,装饰,一气呵成。当盏盏匠心独具、透着温暖光芒、象征团圆与光明的灯笼在手中纷纷亮起,每个人都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成就感,欢声笑语充盈教室。




在中国书法工作坊中,中方院长崔显军和公派教师李雁同,密切配合,十分默契。李老师负责给取中国名字,崔老师负责上纸书写。笔墨纸砚铺开,墨香弥漫,满心的欢喜挂在了孩子和大人们的脸上。除了众多的匈牙利人之外,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女孩林宸安也请崔老师给写了名字,她满心欢喜,自始至终参加了这场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孔院巧妙将“研究者之夜”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孔院文化传播使命相融合,通过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使当地民众和德大师生在亲手实践和亲身感受中,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热爱。


活动中备受喜爱的中秋主题——祥瑞花灯与团圆文化,也为下月初即将举办的德布勒森中秋大联欢奏响了序曲。


(文/通讯员 李雁同 摄影/通讯员 Kovács László Erik 李雁同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张占奇)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