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韩国忠清南道重点高中中文教师协会教学研讨会。此次教学研讨会意义深远,吸引了忠清南道地区21所中学的23位韩国本土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们围绕国际中文教学创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同时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前忠清南道教育厅天安市教育局长Yi-Byung-do先生亲临现场并致辞,为活动增添了重要分量。
协会发展:规模跃升凸显引领效能
自2023年忠南地区重点高中中文教师协会成立以来,其发展态势稳健且成果显著。会员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成立初期的3所会员学校,到2024年迅速扩展至9所,再到今年成功吸引21所中学的23位骨干教师加入。这一增长轨迹不仅彰显了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充分体现了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在推动区域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当地中文教育搭建了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合作平台。
以武启幕:文化盛宴奠定研讨基调
活动开场,孔子学院韩方院长洪承直教授以一段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表演惊艳全场,瞬间点燃了现场热烈的气氛。表演结束后,洪院长通过时间轴的形式,生动且系统地讲述了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丰富的活动案例与辉煌的荣誉成果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教师们眼前徐徐展开,赢得了阵阵掌声,为后续的研讨活动奠定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学示范:创新课程引领教学革新
本次研讨会的最大亮点在于精心设计的两门教学示范课程。这两门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文教学深度融合,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充分展现了教学示范课程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一、“茶道”示范课程:互动教学激发学习活力
文化汉语示范课——茶道课程,由杨佳欣老师主讲,马骜老师现场演示。课程从“神农尝百草”的经典传说切入,引领教师们穿越时空,领略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随后,系统且详细地讲解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的差异,以及盖碗、茶则等传统茶具的使用方法,内容丰富且专业。
示范教学中,孔院教师创新性地采用“趣味问答”“辨茶色”等互动环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模式,让教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实操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教师们亲身体验温杯、醒茶、分汤等步骤,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记忆。一位韩国教师兴奋地表示:“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我找到了将茶文化与语法教学结合的新灵感,以后在课堂上,我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体验茶文化来学习汉语,相信效果会非常好。”该课程让教师们深刻看到了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无限可能与广阔前景。
二、“艾草按摩捶”示范课程:多感官教学开拓新径
“艾草按摩捶”制作课程是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的特色文化汉语课程,由本土教师河贞惠老师示范。课程巧妙融合中医经络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纹样与儒家孝道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课程中,教师们边填充艾草、决明子等中药材,边学习“穴位”“经络”“拍八虚”等专业词汇的汉语表达。这种多感官教学法,让教师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轻松掌握了相关的汉语词汇,还深入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教师纷纷称赞该教学方式新颖独特、实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一位教师表示:“以后在教学中,我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汉语,提高学习效果。”这门课程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即通过多感官体验,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开放共享:孔子学院助力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
中方院长赵华教授在总结中明确表示,孔子学院始终是开放的文化桥梁,未来将持续为本土中文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专业的培训支持,充分展现了孔子学院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收获颇丰,不仅沉浸在文化体验的快乐中,更获得了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语言教学的创新思路。本次研讨会突破了传统会议的模式,以中国文化示范课互动形式展开,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示范课程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与教师协会平台“促进教学交流、推动教学创新”的创立初衷高度契合。
展望未来,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忠清南道地区的国际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增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文稿 杨佳欣 图片/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