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第一盏中国红灯笼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巴蒂亚尼街头亮起,整条街区渐渐沉浸在中国红的温暖光晕之中。由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与OTT-HOME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文化庆典,从语言俱乐部的课堂延续至夜幕下的街头,吸引了近千名当地市民、华人家庭、企业代表和留学生,大家齐聚一堂,共度充满东方情韵的中秋之夜。
上午,OTT-HOME国际交流中心内早已座无虚席。普通话中国语言文化周末俱乐部(Mandarin Matinee Club)以中秋为主题,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写“月亮”“团圆”,跟唱《但愿人长久》,并用彩纸和画笔亲手制作“手制月饼”。家长们络绎不绝,现场临时加座,气氛温馨而热烈。“我没想到孩子会对中文这么着迷,”一位匈牙利母亲分享道,“回家的路上,她还在哼唱今天学的中文歌。”
傍晚时分,巴蒂亚尼街被数百盏中国红灯笼点亮,整条街道笼罩在温暖的中国红光影之中,中秋的团圆意蕴悄然流淌。这一视觉盛宴的背后,凝聚了整个团队所有老师和中国留学生学联同学的心血和努力,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匈方副院长拉兹罗·埃里克·科瓦奇先生(Mr. László Erik Kovács)和中方院长崔显军,带领团队组织华商摆摊设点、布置街道、悬挂灯笼,确保每一处细节都传递出中秋的温馨与丰足,为整场活动铺就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
晚上七时,庆典仪式正式启动。德布勒森市副市长普斯卡什。伊斯特万博士、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德国研究中心/OTT-HOME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德烈娅·霍瓦特博士, 华人代表林木伟先生、宁德时代(CATL)副总经理、上海恩捷(SEMCORP)总经理、亿维锂能(EVE Power)匈方经理和宝马公司总经理等嘉宾先后致辞,共叙中匈友谊与文化共情。
文艺表演在Dancing Fairies舞蹈队一支融合中匈风情的舞蹈中拉开序幕;随后,志愿者教师庞泓雪表演古典独舞,柔美婀娜,赢得阵阵掌声;中国留学生的琵琶演奏旋律悠远,引人入胜;歌曲独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婉动人,唤起全场共鸣;孔院学员与当地志愿者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款款登台,衣袂飘飘,在灯光映照下尽显东方美学的典雅与韵味;其间,一段舒缓流畅的太极拳和刚猛劲健的咏春拳联袂登场,柔刚相济,别开生面。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曼妙时刻。
在OTT-HOME国际交流中心内,中秋灯笼手作坊、中国茶艺表演与品茗也同步展开。茶香氤氲中,参与者亲手制作灯笼,品尝中国名茶,感受手工制作的快乐与茶道的温润。
现场的月饼派发活动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孔院准备的经典口味的中国月饼,深受市民喜爱。许多匈牙利民众品尝后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月饼非常美味”,小小月饼,成为连接中匈味蕾与文化的情感纽带。
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现场设立展台,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交流;华商们的各类小吃摊热气腾腾,还有闽南的“博饼游戏”饶有传统意趣。一名在德布勒森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感慨:“看到祖国的企业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被接受和喜爱,真的很自豪。”
活动尾声,拉兹罗·埃里克·科瓦奇先生(Mr. László Erik Kovács)与崔显军博士共同登台,宣布本届中秋庆典圆满闭幕。
尽管活动落幕,许多市民仍久久不愿离去,在中国红灯笼点缀的街道与中国文化展板墙前合影留念,将这份团圆的温暖带回家中。
本次中秋庆典是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推动中匈人文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融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未来,孔院将继续携手各界机构,将更多“可触、可感、可参与”的中国文化体验带入匈牙利,让文明对话在每一次节日的灯火中持续绽放。
(文字/通讯员 李雁同 摄影/通讯员 Kovács László Erik 李雁同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李薇)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