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栏目别名}

  • 2021-09-08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为庆祝第37个教师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展示我校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系统反映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的进展成效,展现广大教师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团结凝聚全校教职工更好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的力量,9月继续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月活动。现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建党初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二、活动主题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三、活动安排1、深入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积极组织学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开展向优秀教师和集体学习等主题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外的扎实实践。2、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活动作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走访慰问活动,通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教职工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文体活动,落实“党政领导
  • 2021-09-08
    详情请见“新办公系统”。
  • 2021-09-07
    各单位、各部门: 我校定于2021年9月8日、9日开展2021级新生报到注册工作,届时,将在两校区集中办理相关报到手续,为做好迎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迎新时间、地点 (一)报到时间 1.9月8日,马场道校区学生报到注册。 2.9月9日,滨海校区学生报到注册。 (二)报到地点 1.马场道校区:马场道校区体育馆。 2.滨海校区:滨海校区体育馆。 学工部、各学院妥善安排好提前报到、延后报到学生的宿舍住宿、证件领取等工作。 二、两校区迎新场地出入通道及相关安排 1. 迎新场地出入通道 马场道校区体育馆:新生由南门G2口进入,办完手续后由西侧门G5口离开。 滨海校区体育馆:新生由西门进入,办完手续后由北门离开。 2.迎新当天,所涉及新生办理报到手续场地及在校师生出入通道等安排,学校将在指定位置设置引导标识展牌。 3.校门管控和校园交通管制由保卫处另行通知。 三、新生入学手续办理流程 1.自行前往学校报到,且在津连续14天的新生,请持通知书、身份证及天津“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别在绍兴道校门处(马场道校区新生)、学府路校门处(滨海校区新生),由保卫处核验后,
  • 2021-09-03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公告》和我校关于做好申报工作的有关精神,现转发申报通知,具体如下: 1、通知详见《202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公告》(附件1)。 2、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部署以及天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推进、完善天津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天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挥突出解决天津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重大现实和实际问题的智库功能。 3、请申报者认真阅读《202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等相关材料。(附件2至附件5) 4、2021年10月11日(周一)上午11:00前,请各单位统一将申报材料
  • 2021-09-03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为突出展示我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扎实行动,弘扬人民教师崇高精神,促进学校师德建设更好发展,团结教职工、激励教职工向着学校事业发展更高目标迈进,现举办2021年“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庆祝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序号
  • 2021-09-03
    各有关单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激发港澳台青年学子的爱国奋进精神,引导港澳台青年学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将个人成长成才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教育部港澳台办将举办“回首百年奋斗路 迈向复兴新征程”港澳台学生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要求 1.主题 以“回首百年奋斗路 迈向复兴新征程”为主题,鼓励港澳台青年学子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记录自身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所见、所闻、所想。 2.对象 在内地(大陆)高校就读的港澳台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交换生,以及有内地(大陆)高校学习经历的港澳台校友。 3.要求 (1)作品应紧扣主题,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真挚向上,文字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作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保证原创,不得抄袭、剽窃。 (3)作品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在1000至5000字之间(诗歌不限字数),鼓励配图。 (4)标题下注明作者所在学校、学院、专业、年级、生源地及作者姓名等信息。 (5)格式要求:标题二号字,方正小标宋简体;正文内容三号字,仿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