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教育报》第三版刊发西安外国语大学原校长王军哲撰写的文章《在应急语言服务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书评》,对我校党委书记殷奇主编的《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指出,此书汇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语言服务的专家智慧、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对国家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和应急语言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均是一部适时之作。
原文刊载如下:
在应急语言服务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书评
王军哲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球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超过7000万,死亡人数已逾150万。疫情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没有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学人面对全球疫情泛滥肆虐现状的思考,更有直面困难、勇于担当的无畏行动。全书内容分思考篇和行动篇两部分。思考篇既有对应急语言服务的使命与担当、服务对象与方式等的理性分析,也有应急语言服务的平台建设、智库建设等的学理探索,还有对外语类院校在抗疫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行动篇中收录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应急外语服务的重要新闻报道、译稿,以及志愿服务的鲜活案例。全书内容丰富,思考深入,案例生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超出了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范畴,抗击新冠病毒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责任。在此情形下,抗疫应急外语服务成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加快应急外语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疫情防控与研究的事实表明,从病毒的命名到疫情的信息共享,多语种语言服务的作用无可替代。正如《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央及各地政府部门、高校、翻译机构以及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语言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语言支持”,充分展现语言应急服务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此次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应急语言服务已经成为国家语言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语言服务的框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如何完善应急语言服务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充实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提升服务国家和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语言服务能力,这都是我们亟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外语院校的语言服务能力经受了考验。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天津外国语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配合国家抗疫行动,在对外宣传、协助国际抗疫合作,尤其是在严防疫情输入的关键时刻,完成天津市防疫新闻发布、一级响应动员等多语种笔译任务;用28种外语录制《入境人员健康提示》微视频,组建应急外语翻译志愿服务突击队,到机场、海关、边检、社区为外籍人员提供入境问询、分流安置和居家隔离的语言翻译服务;以13种外语创作反映中国抗疫过程的全公益微视频作品,充分发挥了外语院校的专业优势,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担当精神。4月18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组织召开的“全面凝聚抗疫合力、加强京津冀语言服务合作”高层论坛,不仅是疫情期间应急外语服务的经验总结,更是关于应急语言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思想碰撞,对推进应急外语服务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抗疫应急外语服务的思考与行动》汇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语言服务的专家智慧、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对国家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和应急语言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均是一部适时之作。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