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支持,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授课项目”正在顺利进行中,来自五大洲的学习者们在线上课堂认真、积极地学习着汉语。该项目共开设了七个线上教学班,而加蓬孔子学院学生所在的初级三班是最为特殊的。
硬件是大问题
疫情后的线上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软硬件的支撑。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这些国内可以轻易解决的“小问题”,在加蓬却每一个都不是“小问题”。
一方面,加蓬因手机号码升级等原因,微信注册时无法接收验证码。另一方面,孔院学生的手机配置较低,没有足够的内存和性能支持授课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孔院中方院长刘吉鹏和李艳春老师甚至把自己的手机贡献出来,供学生使用,才勉强满足开课的硬件需求。
授课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非洲学生对授课软件的接受是比较慢的,熟练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开课前,孔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任课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学生们如何使用在线课堂软件“雨课堂”,但是在刚开课的那段时间里,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学生不知道怎么进入课堂,苦苦研究一上午解决软件问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率和进度。
断网断电
由于当地硬件条件有限,所以加蓬孔院学生的线上课程必须在孔院依靠一部手机集体完成。开课不久,加蓬孔院就遇上了断网。经过检查,发现是学校附近连接孔院的网线断了,修复需耗时数日。为了不耽误课程,孔院便临时给学生手机充网费,通过手机热点连接网络才避免了课程中断,保障了课程的顺利进行。
热爱汉语的加蓬学生
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并没有影响加蓬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整齐的朗读课文声异常响亮;课后练习也总是及时提交;生词书写出乎意料的工整。很多学生因为断网、断电等原因无法按时上课,但只要恢复上课,便总会第一时间补上之前缺课的内容。有一位名叫笔飒的学生,因病错过网课,会向任课老师表达歉意,并通过雨课堂回放自学,尽可能的追上授课进度。班长阿尔玛上课爱思考,积极提问。他非常认真负责,每次都会按时收齐全体同学的作业发送给老师。
线上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加蓬学生对我们的奖学金线上课越发喜爱,也迫切地想多开口练习,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水平。然而,在孔院上课受到了教学硬件的局限,无法一对一回答老师问题,达不到多说多练的效果。于是有的学生费尽心思,想到了用喀麦隆等邻国的手机号注册登录雨课堂,后来不少学生也尝试用此办法陆续实现了在家上课,实现了与任课老师的实时互动。
闪光的任课教师
中加两国时差七个小时,出于照顾加蓬学生的考虑,初级三班的课都被安排在了北京时间的晚饭时间,这给四位任课老师的个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老师们依然克服自身困难,兢兢业业上好每堂线上课。师生间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吗?”“老师,汉语课很有意思,可惜我们的网不好。”“老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面对加蓬学生数不尽的汉语小困惑,老师们都耐心解答。网线那头是一个个急切求知的声音,网线这头是一位位希望能够为他们汉语求学路点亮一盏明灯的汉语教师。经历过停电、断网、掉线、疫情的重重考验,中国老师和加蓬学生之间的感情穿越了时空,也跨越了隔开中加两国的千山万水,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感到很荣幸,能亲眼见证汉语在赤道线上发光发热,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