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线上的家长朋友们:
风清天外秀,云淡冥鸿喧。百年华诞咫尺间,神舟十二喜飞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热烈庆祝2021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下一段精彩旅程!请允许我代表天津外国语大学、代表学校党委殷奇书记,向所有毕业生表达最热烈的祝贺!特别祝贺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匈牙利语、捷克语、芬兰语、波兰语、印地语、豪萨语、柬埔寨语和土耳其语等10个非通用语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和35名来华留学生!Congratulations!
同时,我也向长期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亲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1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你们入学不久就在党的十九大的号角声中,成为“新时代”大学生中的年轻一员!在学期间,你们幸运地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上我们就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天的庆典,也是这些众多庆典活动中的一朵浪花,我们庆祝的不仅仅是你们获得了学位证书,还有你们取得的各种成绩。你们1800余人获得过各种奖项和荣誉,为学校添彩,你们1200余人次在各种大型涉外志愿服务中无私奉献,为学校增色。和往届毕业生相比,今年的本科毕业生档案里,多出一张综合素质实践学分成绩单,这份成绩单记录了你们四年来的成长轨迹,见证了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历程。学校规定了12个实践学分,而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温晨同学取得了60多个实践学分!成为全面发展的典型!天外有冥鸿,喧歌荡九霄!
离别之际,我特别深刻地感受到大家对母校的眷恋。刚才毕业生代表王昕宇、达丽娅、刘璇三位同学真挚的感情令人动容。在校生代表王佳鑫、老师代表常子霞、校友代表邹其芳先生都对大家送上了祝福,我很有同感、很受启发,也给毕业生提三点希望。
一是修德,要心怀“国之大者”,做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毕业生理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像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要求的那样:“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这就是“国之大者”,就是时代新人之使命!
我们的校训同样强调“修德”,“德业竞进”之“德”,就是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就像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许多同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加入志愿翻译突击队,白甲逆行出征,口舌为刀,从机场、海关、边检,到社区、隔离点,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大压力,用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担当奉献精神,为天津市疫情防控立下了汗马功劳。“德”还是到艰苦岗位、基层一线、复杂环境中接受洗礼、经受锻炼。我校有4万余名校友活跃在国家外交、外贸、新闻、财经、法律事务、教育等各条战线。有省部级干部、有知名学者、有成功企业家,更多的则在基层扎实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同样有大德大爱!比如,2017届校友华一入、周晓梅、葛真洁等同学,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到西藏昌都工作,为固边兴疆贡献力量;2018届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张彭健男,在滨海新区基层村任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村民用知识改变命运;应届毕业生高庆彤同学2019年前往新疆支教,今年考取了天津市农村党务专职工作者,是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最新典型。这些都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杰出成果!
希望所有毕业生都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结在一起,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奋斗、去建功!
二是修业,要答好“时代之问”,做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自古丝竹奏仙乐,而今铜人舞翩跹。沾2021届毕业生的光,我今天有幸欣赏到人工智能音乐机器人实验乐团的震撼演出,感受到科技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世界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既为同学们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舞台,也对大家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刚才邹其芳校友谈到这一点,在攀登知识高峰过程中追求卓越。我校2007届英语专业校友、已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市场学终身教职的宋磊勇于创新,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行为科学于一体,提出制定社交媒体和电商的新战略,今年5月4日,他荣获“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本领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磨砺出来的,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大家克服不利影响,顺利完成了学业。事业的道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那样,无论是在梁家河,还是在正定,都能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埋头苦干,在扎扎实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把人生的路一步一步走实,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希望全体毕业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底色为基础,勤学敏行,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用国际社会“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本领,为构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做出贡献,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负时代!
三是修身,要肩负“吾辈之责”,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刚刚邹其芳校友提到了责任、价值和回馈,那么他讲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对家庭、对社区、社会、国家负责,和片头播放的我的寄语不谋而合,所以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也就在今天,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马慧兰同学住进医院,不是她本人患了什么疾病,而是她将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她将成为我校第14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这体现出的是博爱和对社会的责任。责任是动力!人生在世,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天下都有责任!履责可能会很辛苦,累了可以歇一会儿,躺一会儿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躺平不起,又与尸位素餐何异?“躺平”是极端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和选择,躺平不仅不负责任,还要把自己的责任强加于他人!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让他人为自己负重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希望所有毕业生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就像05届西班牙语专业校友郝新卫那样,坚守海外一线15年,平均每年在海外工作超过270天,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获得第一届“中国中铁海外突出贡献奖”。学校已有近5000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这是天外人的责任担当体现!“天外见云无限情!”
百年前,鲁迅先生呼吁中国青年“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一代“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希望同学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保持不断向上的力量,博取古今中外文明精华,内外兼修,厚德博学,永葆生机与活力,为国家繁荣、世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歌曰:
钟楼疏影牵肠念,湖畔蔷薇梦中香。
德业双臻天外翥,鹏程九万赛龙骧!
All the best for your success,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