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天津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天津市新文科与外语人才培养创新高端论坛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1-07-05 阅读量:3


为响应国家对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快天津市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7月2日,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天津市新文科与外语人才培养创新高端论坛在钟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有来自北京、天津20所院校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教师代表参加,共举办主旨报告2场、专题讲座1场,5个讨论组就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校党委书记殷奇、天津市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嵇纬武教授分别致辞。副校长余江主持。

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讲话


白海力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市新文科与外语人才培养创新高端论坛”是以实际行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响应国家对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天外的责任与担当。他对我校在京津冀联防联控、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做工作表示肯定,就教育部、天津市关于新文科建设的顶层规划和工作部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加强天津市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校际间合作,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天津市高校外语领域的新文科建设。

校党委书记殷奇致辞


殷奇在致辞中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天津市教委的指导和各兄弟院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外语院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他强调,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契机、新挑战,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高等教育踏上了全面提质创新的快车道,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是关键。

天津市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嵇纬武教授致辞


嵇纬武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大学外语教育应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回应新需求,努力对接国家战略,积极适应社会新发展,做好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知中国、爱中国、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外语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作主旨发言


论坛中,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文斌以“我们要办中国的外语教育还是外语教育在中国”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呼吁新时代新文科教育要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与时不忘守正,创新不忘求是,尽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和学情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实践方法,铸就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新格局。

校长陈法春教授作主旨发言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以“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为题作主旨发言,阐释了外语类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背景及必要性,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介绍了我国外语类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外语类高校的对策,为外语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野,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阶段,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围绕“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主题,从规划者、建设者、评审者以及实践者的视角,解读了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国家宏观政策,并从三个“满足”,三个“彰显”,一流课程建设之“两性一度”等方面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一流本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他指出,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关系,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的课程调整机制。

分组研讨

论坛交流


交流中,5个讨论组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五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进行了分享。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交流和学术思想碰撞中圆满落幕。陈法春在闭幕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报告和研讨,既立足现实,又把握前瞻,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将对外语高等教育领域务实开展新文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以我校为代表的天津市高校外语界同仁应时而动、认真思考、主动作为,响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优质高速发展的号召,积极参与新文科建设、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优秀外语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行动,必将对新文科建设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