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前为校友加油鼓劲
侯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功捐献后合影留念
8月26日上午,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原国际交流学院)2012级校友侯爽,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天津市第283例、学校第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学校第4位成功捐献的校友,也是今年我校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13年,还在我校读书的侯爽同学,通过学生处、校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6月,当侯爽接到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配型成功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所在工作单位也十分支持,批准假期让她可以安心来天津进行捐献。8月22日上午侯爽入院,学生处、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校友学生辅导员侯丽静前往医院慰问,带去学校的祝福和鼓励。
8月26日中午,近6个小时的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完成,虽然付出多于其他人的采集时间后非常疲惫,但是侯爽十分高兴,从接到配型成功电话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动摇过救人的信念。下午,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天津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事务中心主任宫敬义,校学生处、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来到医院看望并慰问侯爽。胡志刚详细询问了侯爽的身体状况,叮嘱她要注意休息,并高度赞扬了她为救助患者勇于奉献、大爱无私的善举。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赠送了校友慰问信和纪念品,宫敬义为其颁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以及天津市“红十字博爱”奖章。
据侯爽大学期间辅导员、时任学院团委书记刘申琦回忆:在学期间,侯爽同学努力学习对外汉语专业相关知识,励志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她多才多艺,积极参加中华传统文化才艺展示活动;乐于助人、勤于实践,曾参与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自从2006年起,我校坚持每年2次组织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招募,近5000名天外教工、中外学子将生命“种子”留在中华骨髓库,刘畅、刘金秋、李群艳、徐双双、雷晨薇、杨惠、许玮皎、宋雨墨、黄泽佳、胡笛、刘旭、周邓浩然、袁野、马慧兰、杨润菁、侯爽等16名学子、校友爱心接力,义无反顾地为他人“再造生命”。《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中国日报网、津云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进行报道。《今晚报》专版以《生命的唯一------天津外国语大学近5000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15位师生、校友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题,深度报道了我校学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人故事。校红十字会连续三年参与天津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保留”项目,通过志愿者回访工作为提高中华骨髓库有效库容、加快配型检索速度贡献力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十字会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与责任担当,营造校园善言善行氛围,积极为人道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文/通讯员 张磊 林启斌 摄影/通讯员 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