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生辉】杨丽娜:奉献讲坛 教书育人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09-27 阅读量:1


杨丽娜,通识教育学院教授,现任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杨丽娜任教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师初心,秉承“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育人理念,以爱心、热心和耐心为职业基石,持之以恒地坚持“乐学、乐教、乐研”,以三尺讲台为人生大舞台,践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


树立良好师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杨丽娜同志在多年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业师”,也是启迪学生思想的“人师”。在三尺讲台之上,她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专业素养、认真的授课来感染学生和启发学生,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做事风格熏陶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倾心向学、刻苦钻研、力戒浮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与蓄积个人发展力量。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要学生学”变为“与学生一起学”到“使学生善于学”的良性学习循环。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从教感悟,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成功观,激励学生要敢于创新和超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实现成人与成才的有机融合。

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专业成长

杨丽娜同志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手段,以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讲求教学艺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例如,在她多年主讲的教育技术学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采取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小组互助与模拟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该门课程原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线性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与模拟教学场景中成为学习的主动思考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所学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这也就决定了身为一位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杨丽娜同志认为,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任教多年来,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将学习作为自己不断精进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广泛、大量阅读了专业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书籍达数百本,并将自己的持续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杨丽娜同志也非常重视教研实践对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经过多年的教研实践探索,她认为:只有开放和发展性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来想法设法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为此,她除了不间断地学习之外,还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为载体和抓手,以教研实践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真正体验学有所获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注重专业成长与成果积累

杨丽娜同志注重教学科研相长,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有效地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为建设更加高效的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任教多年来,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项目各1项;主持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在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校级一流本科培育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建设与教学实施,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多个CSSCI来源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共计3部。她曾入选“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计划”、获校级“德业双馨”教师、校级优秀班导师、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奖,其中,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成果分别获校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校级一等奖和三等奖。

多年来,杨丽娜同志始终敬畏课堂,敬畏自己的教师角色,为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她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爱心、激情与热情,在她所敬畏的课堂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同时,也收获着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