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研】《现代外语》刊发我校英语学院刘晓萍教授文章《中国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1-09-29 阅读量:1


【作者简介】

刘晓萍,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心理语言学等。

【文章简介】

《中国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文章发表于期刊《现代外语》,ISSN:1003-6105,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文章刊发在2020年第2期。

【内容摘要】

作为重要的回指手段,反身代词在语篇衔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英语中,反身代词回指先行词,应该在性、数上配合。反身代词回指消解有多种解释,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约束初始过滤假说等。约束初始过滤假说认为,约束理论在加工早期被应用,而且约束接下来的加工。许多针对英语母语者的研究证实了约束初始过滤假说,但是有关二语学习者代词回指的研究还较为匮乏,而且结论并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外语学习者可以即时发现代词与先行词性别的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双语者不能及时发现性别的不匹配。同时,语料库和语言产出的实验数据都表明,汉英双语者在讲英语时会犯很多性别错误,因此通过在线方法考察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回指消解加工十分必要。使用对时间进程相对敏感的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尽量保持研究的生态效度。目前利用眼动技术对二语者反身代词加工的研究仅限两项。本研究通过眼动实验,研究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反身代词回指消解,考察二语者是否可以在阅读中立即发现先行词与反身代词的性别误配,以及先行词性别是否影响先行词与反身代词性别误配加工的敏感性。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消解发生在句子加工晚期,先行词性别未对性别不一致的加工产生影响。该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不能即时使用反身代词和先行词的性别语义线索进行句法加工,性别突显度可能是帮助二语者代词回指消解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