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大学形象国际传播”分论坛在天津大礼堂滨海厅举行。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陈雪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徐永吉,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等出席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承办,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国际传播工作相关负责人参会交流,并联合发布《加强大学国际传播工作天津倡议》。我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郭太受邀出席,并作交流发言。
论坛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8所高校联合向兄弟院校发出《加强大学国际传播工作天津倡议》,号召国内各高校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完善大学国际传播工作格局;精心谋划、讲好故事,健全大学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共享融通、互益互鉴,拓展大学国际传播合作网络;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优化大学国际传播表达方式;统筹协同、建强队伍,夯实大学国际传播保障根基。号召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论坛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8所大学进行了“2021年度大学国际传播优秀案例”分享,介绍了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传播效果和收获体会。
论坛上,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国际传播工作相关负责人,从工作实际出发,分享了国际传播的理念模式、做法经验和思考心得。
郭太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学校外语学科、尤其是“一带一路”小语种建设情况,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9所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成功实践,介绍了“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及理论阐释和文献外译成果。他谈到,外语院校有一支庞大的外语人才队伍,理应在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多做贡献,要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科学研究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他讲到,“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抓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有力契机,努力为国家和天津市持续提供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高层次外语人才;学校将秉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思想,实现近万人次的中外交流,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的优势,积极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天津形象;进一步深化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建设,加强新媒体国际传播规律、内容、方式的研究,将语言优势、学科优势、区域研究优势相结合,探索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努力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为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