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研】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王志英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介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1-10-12 阅读量:0


【主持人简介】

王志英,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汉语学习、社会科学家等刊物发表CSSCI核心论文10余篇,专著《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201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完成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13YJC740105),主持在研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语三音节词语的类型和演化研究》(18YJA740052);2017年论文《强化否定构式“小心别VP”》获校级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专著《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获校级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项目简介】

课题名称:汉语三音节副词词汇化、构式化与标记化研究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预期成果:专著

计划完成时间:2025-06-30

所在学科:语言学

批准号:21BYY161

【研究意义】

以往对副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音节和双音节副词上,对三音节副词研究前人还很少涉及,尤其是对其历时演化研究还很薄弱,目前有很多三音节结构已经副词化,并且有的已经构式化或进一步虚化为话语标记。本课题将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视角研究三音节副词的演化过程,具体研究三音节副词的词汇化、语法化、构式化和标记化。目标是对三音节副词演变过程进行具体描写和构拟,多视角分析其演化动因和机制,从而将三音节副词研究提高到全新的高度;尽力挖掘前人尚未关注到的三音节副词,对其进行“拓荒式”研究;三音节副词来源和功能具有多样性,在研究中涉及语法化、词汇化、构式化、标记化等多种理论接口问题,我们尽力找到最佳接口,对其演化过程做出合理地解释,为汉语研究提供典型样例;力求揭示出三音节副词的基本面貌,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整理出来三音节副词语料库,为词典收词和副词研究做出贡献,该研究扩展了副词的研究范围,对词典编纂、计算机词语识别和汉语教学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通讯员/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