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0月16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别和区域研究论坛天外论坛·2021”,以线上线下会议方式召开,以“新型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与合作”为主题,共有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和蒙古国的学者,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
本次高端论坛是第三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开幕式由副校长余江教授主持,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于梅女士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教授分别致辞。
罗林对天外拉美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评估高水平建设单位行列表示祝贺,高度肯定朝鲜半岛研究中心近年来以外语学科为基础,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有益探索,为全国开展新文科建设和外语学科转型发展提供了全新研究路径。于梅指出,天外在深入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理论创新,实质性提升服务决策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市外办将会为专家学者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咨政建言搭建更多交流平台。陈法春在致辞中,期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学术讨论,碰撞出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智慧火花,为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贡献睿智思想和解决方案。
主旨发言环节由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副会长岑松主持,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宁赋魁先生做题为《东北亚政治安全形势及朝鲜半岛问题发展态势和对策建议》的报告;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执行主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发表《拜登政府的“双重遏制”战略及其对中俄的意义》视频演讲;韩国统一研究院前院长孙基雄做了题为《韩中促进朝鲜半岛与东亚和平繁荣的政策方向》的报告;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伊集院敦在线发表题为《东亚形势的变化与日本的应对》的演讲;蒙古国学者巴?图布信图古斯通过PPT课件展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之汉译蒙古文文献探析》的发展历程。
随后召开的分论坛,分别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东北亚区域安全与朝鲜半岛新态势”“东北亚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形势”和“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动态及未来走势”四个议题,52位专家学者紧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东北亚区域展现的众多主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研判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分析东北亚区域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大机遇,探寻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开拓契合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崭新领域。
闭幕式由天津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宏伟教授主持,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姜龙范教授做总结报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围绕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发展机遇及努力方向,分享真知灼见,取得丰硕成果,对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字/通讯员 田庆立 摄影/记者 杜树标 李孟晗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姜龙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