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10:15—11:45,滨海校区主楼BM402,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大学英语精读1》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大学英语精读1》第四单元“时代英雄”
◆主讲教师简介
孙伟,通识教育学院教师,主讲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口语、英美文学、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词源等课程。
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天津赛区综合课组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综合课组二等奖;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天津市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英语组一等奖第一名,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英语组一等奖;荣获天津外国语大学“德业双馨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课程基本情况
《大学英语精读1》是通识必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面向马场道及滨海校区非语言专业所有班级约2000名学生,受众群体大,影响力广。
本课程在以“产出导向法”指导的“驱动—促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iTEST智慧测评云平台、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以课文为主要手段来学习用英语完成产出任务。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着力于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A篇课文,聚焦“时代英雄”这一主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英雄是战场上英勇杀敌、舍生忘死的战士。如今的和平年代,英雄可以是专门处理应急事件的人,如警察、消防员,他们明知危险的存在,却克服恐惧心理,毅然冲向危地,救助他人;英雄也可以是平民,他们在危急的情况下听从本能的召唤,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冲向危险,保护他人免受伤害。从这些人身上,我们都看到了英雄主义。希望通过学习英雄事迹,从中得到鼓舞。一旦有情况召唤,我们也会挺身而出!
本节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前“驱动”环节:学生在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了解本单元的写作产出任务------作文题目The Greatest Hero in My Mind。
二、课堂“促成”环节:
(一)阅读前任务:
1.从热映电影《长津湖》入手,引出英雄主题。
以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及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经典诗句鼓励学生探讨英雄具备的品质和英雄的信念与追求。
2. 时代不断变化,英雄主义却一直发扬光大。通过视频What Makes a Hero,启发学生探讨现代英雄的概念与传统的英雄概念不同之处。
(二)阅读中任务:
1.整体阅读过程中,围绕课文主题------我们身边的英雄,引导学生讨论“普通人能否成为英雄”等问题。
2.精读课文过程中,提炼出中重点单词、短语与句型,并引入富有思政元素的例句,强化语言基本功。
3.主题关联环节,引入视频“抗疫中的武汉”及“中国精神”,启发学生讨论,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英雄主义,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讨论结束后,以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做总结。
(三)阅读后任务:
引申思考: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20年,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荣誉称号。通过致敬人民英雄和道德模范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奖励人民英雄和道德模范”“还了解哪些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的事迹”“从英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等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上问题查找资料并进行讨论。
三、课后“评价”环节:
作业:学生按要求在iwrite系统提交书面产出任务------题目为The Greatest Hero in My Mind的作文,并通过机评、师评和同伴互评等流程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价。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教师采用产出导向法,在课堂“促成”环节,通过阅读前任务、阅读中任务和阅读后任务三个阶段,按照“精准性”“渐进性”“多样性”的标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可以促成语言项目、篇章结构、情感目标等不同目标的教学活动,承前启后、难度呈梯度递增,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产出能力。
◆预期达到育人效果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偶像观,从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中西融会贯通让学生成为中西文化的纽带和桥梁。本课程力求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思辨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公民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