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君仪(中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特等奖
10月23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本次大赛收到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近400名选手报名。经过初步筛选,87名优秀学子入围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20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中,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彭君仪同学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故事”这一主题,以稳健的台风、明晰的逻辑、真挚的语言再次打动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博得阵阵喝彩。最终,彭君仪从二十名现场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特等奖。
一、备赛与比赛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受指导教师行玉华课堂上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的启发,她果断选择了“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大有可为”这一主题,决定从自身专业出发,阐述她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
由于刚刚开启本科二年级的学习,彭君仪对学科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入,遇到了诸如“如何寻找切入点”“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学科使命讲出深度”等问题。幸运的是,从最开始整体框架的构建到内容细节打磨、语言精准表达,再到现场演讲仪态、礼仪表现、表情服装等,行玉华老师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专业指导。
在备赛、比赛中,彭君仪认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她对学科使命、国家需求、当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有了更多更主动的思考。她着重从承担“文化沟通桥梁”任务的青年人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汉语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她也愈发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一批跨文化、复合型、实践型的专门人才,这也正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的主要路径和具体体现。
在决赛的即兴演讲环节,她说,没有想到我是决赛20位选手中唯一脱稿登台的选手,因为决赛是匿名演讲,下场后连续有几位评委问我是哪个大学的,说出“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那一刻时无比骄傲。
二、学在天外 德业竞进
学在天外,彭君仪自从入学以来就将校训中的“德业竞进”作为自我要求的标准。她坚持健身3年,生在金沙江边的她从小就加入了当地的游泳协会,长期坚持游泳。不管是平日还是周末,她每天早晨五点二十分准时起床,抓紧时间,争分夺秒,通过制定日时间表、周计划表、月目标表、年规划表的方式完成个人课内外学习。
星光不问赶路人。彭君仪在科研、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她主持了“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传播”相关课题,主持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期主持本科生科研基地项目“抖音短视频中的语言表达与汉字文化认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
在社会实践方面,她是大豫出版特邀作者、知乎商业合作平台签约答主;曾被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北京社区授予“U-Lead Fellow”称号。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到企业活动中,曾加入腾讯PCG项目组,负责营销策划与竞品分析,暑假期间受京东方(全球创新型物联网企业)邀请参与艺云营销专场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她曾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邀请作为其TEDx年会演讲者,也于多个大学生社群进行专题分享。
在竞赛奖项方面,她曾主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项目,取得校级优秀奖荣誉,并作为2021年度大创优秀学生代表接受表彰,曾带领路队获得校级“献礼建党百年实践团”优秀路队标兵。此外,她还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项,曾入选天津外国语大学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并取得“优秀学员”称号。
三、学子寄语
谈到一年大学生活的收获,彭君仪分享了五点感悟:
“首先是‘正心诚意’。即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大学,等待老师来培养一个丰盛而圆满的你是不可能的。‘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是进入大学第一天,天外就送给我们的礼物。何谓‘中外求索’,何谓‘德业竞进’,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并践行的事情。”
“第二是‘嚼得菜根,干得大事’。在不断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high很容易,让心定很难’。我们既要不断地给自己制造积极的正反馈,但同时也要明白‘天外有天’。身在‘天外’,更应踏实做事,谦卑做人。”
“第三是‘止于至善’。破除成败之心,尽管尽力而为,从任何事情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不管是竞赛、科研,还是学习、实习,除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外,更多的其实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化,包括带领团队、沟通交际、解决问题等等。在大学生活中,通过这些事情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也能逐渐弥补自己的不足,走向成熟。”
“第四是‘广结善缘’。也就是‘人’,这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核心部分之一。不是讲人际关系和人脉,而是说在大学这个自由且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不妨尝试走出宿舍、走出学院、走出学校,去接触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从而培养起一种更全面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学本身并不是一个换取学历的地方。”
最后,彭君仪想对大家说: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大学四年的核心任务之一。‘年纪轻’并不能成为我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其实所谓得到道理和答案并不在更远的路上、更多的书里、更绝妙的句子中,可能真的就在脚下,就在你一脸懵懂地迈出下一步的时候。相信自己,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