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16:00—17: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W203,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货币银行学》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货币银行学》第十一讲: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主讲教师简介
陈辰,求索荣誉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主要讲授金融专业课程。
◆课程基本情况
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基础金融理论,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几个重要部分,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节公开课,通过热点经济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就中美两国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和解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体系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讲授政府和国家在金融市场调节和货币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解顶层法制、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构建是一国金融体系更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关教学资源: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财经热点公众号、央视发布的关于财经金融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华尔街 Wall Street》等。
一、主题导入
播放视频材料,节选自央视2套财经频道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报道。同时按照货币银行专业的教学基本框架,向学生讲授在为何经济体中金融体系是受到最严格管制的部门之一,而银行又是受到最严格管制的金融机构之一。由此引入主体教学内容。
二、教学主体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通过讲授政府安全网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向学生阐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府安全网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由此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一:
十九大对于金融风险安全防控要求及效果------中国的政府安全网如何构建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在整个金融安全网中,重点讲解党和政府主导的上游微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上游越有效,风险事件就越少,处于较下游的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压力就越小;宏观审慎管理越有效,金融安全网就越有韧性。我国的政府安全网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能力。引入一线数据:党中央2018年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思政元素二:
案例分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和银行危机对比分析我国的制度优势在08年金融危机中的体现。
中国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但影响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严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支撑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起作用。其次,国有经济和强大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课堂讲授中从四个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发展理念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体制优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强大政治动员优势;文化自信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软实力优势。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比较分析法,线下课堂讲授金融理论,解读国内最新的经济现象和国家的政策,做到了突出中国特色。采用丰富的音视频教学材料,拓宽了教学的广度,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设置讨论环节和课后作业,增强学生思考和理论运用的能力。
◆预期达到育人效果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往学生只能用经典理论解读国外经济案例和经济现象的情况将得到改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读中国社会经济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本节课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统一,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