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天津迎战奥密克戎,天外教师在行动(九)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1-18 阅读量:4


丁雅静

侯昀晨、李厚德两位老师

周晓娜

孟红霞

常艳祺

曹龙兴

李亚莉

李建强

杨丽娜

殷明

王梦

田诗园

韩菲

英语学院文学系党员教师李亚莉已年届五十,仍主动承担“扫楼”工作,逐楼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居民携带身份证,认真记录每户参与筛查的人数,尤其对老人、小孩和橙码人员进行详细标注,对需要入户检测的特殊居民做好记录。党员干部周晓娜的孩子还小,家里无人帮忙照看,她与爱人交替参与志愿服务,协助网格员进行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登记和现场维持秩序。党员干部常艳祺和家人一起报名社区核算筛查志愿服务工作,“5楼有一户老人听力不太好,麻烦现场的志愿者帮忙特殊关注下”“还没有轮到咱们楼栋,麻烦您再耐心等待一下,到了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的……”她把楼内每一户有老人和孩子的业主进行摸底统计,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专业优势,线上线下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直至凌晨最后一户顺利完成检测。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韩菲一边负责学院全体学生的疫情管理和频繁的数据更新与统计,一边作为网格长参与社区疫情管理。为了让社区的邻居们能够减少排队时间,她挨家挨户统计核酸检测人数,核算喊人的时间具体到分钟,精细化管理使居民排队等候时间从几个小时缩减到几分钟,得到物业和邻居们的好评。学院西班牙语系党员教师殷明身处防范区,从1月9日加入社区志愿服务行列,一直坚守岗位至今,已经协助社区完成了四轮筛查服务。他随时听候社区安排,准备防疫物资、调配社区居民、协助医护人员入户做核酸,哪个岗位需要人就去哪个岗位。小区一位年逾七十岁的老党支部书记亲手为殷明戴上了“共产党员”的袖标,这让他格外骄傲,更加动力十足,激动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社区大筛服务队伍,我们把党旗挂在了核酸检测的地方,老百姓看到党旗心里就踏实了。” 学院专职组织员田诗园接到海景雅苑社区居委会的电话后,第一时间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工作群。为避免不同社区人员跨社区进行筛查的混乱,她主动前往海景雅苑小区逐层挨家挨户敲门,共为276户居民提前发放检测凭条,不顾冬日的严寒,顾不上喝一口热水,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们的问题,直到晚上11点多完成工作才回家。德语系党员教师丁雅静为网格区域居民建群,及时准确通知各轮次筛查相关信息,包括前期准备、具体时间等。她主动参加筛查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如何操作信息采集APP,组织群众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很多居民在信息采集递出身份证时,都会真诚地说一声“辛苦了!”丁雅静笑着说:“凭着咱津城人的团结劲儿,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梦1月15日清晨6点便到达春晖里社区参与“三筛”志愿服务工作,逐门逐户通知,保证居民应检尽检,直到午后13点结束最后一户的信息采集才喝上一口热水。学院纪委委员、政管系教师曹龙兴1月15日早上5点就到达核酸检测点位,逐楼逐层通知持“绿码”的居民下楼检测,登记需要入户检测核酸的居民,确保大筛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双脚冻麻了,嗓子喊哑了,他依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紧张地工作着,他说:“抗击疫情就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党员应该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和成长。”学院专业教师李建强,九三学社社员,自西青区大寺镇被划定为管控区以来,他不顾风险,多次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1月15日,由于筛查开始时间临时提前,他未吃早饭便仓促出门,深入楼宇逐户喊醒仍在睡梦中的居民,清晨的温度很快让N95口罩里结满了水,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从未想过退缩。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杨丽娜早上7点接到泗水道龙博花园社区的电话,便迅速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面对老人、年幼的孩子,以及家有身体残疾的居民,她积极协调排队优先顺序、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不断优化发布通知、信息登记等工作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学院二外心理艺术教师党支部侯昀晨、李厚德两位老师积极做好社区与居民的联络和上传下达、入户统计信息等工作,力争减少社区居民等待时间,顾不上喝水吃饭、声音嘶哑、身体冻僵,连续工作超过12小时,一直坚守岗位到深夜。孟红霞老师将家中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安顿好之后,就来到台北路社区采样点闽侯路小学校门口维持秩序,提醒居民带好身份证,注意保持适当间隔,尽己所能帮助居民答疑解惑。从早上9点直至凌晨1点30,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是对体力上的巨大考验,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能够发挥自己心理专业的优势,安抚居民情绪,获得居民的理解和认可,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