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心手相牵 “疫”路同行 天外辅导员并肩战疫(三)

来源:党委学工部 英语学院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国际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2-01-27 阅读量:7



爱与责任 共抗疫情 ------英语学院 周晓娜

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周晓娜闻令而动,迅速反应,立即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心系学生,通过一对一联系、线上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摸排所带241名学生情况,疏导学生情绪,明确政策要求。她注重将“两个立即”“四个百分百”工作落实到位,认真完成所带学生的精准分类和管理,细致审核学生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此外,她还承担起学院一千余名学生“四个百分百”落实情况的统计工作。她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从清晨到深夜,丝毫不敢懈怠,及时整理、统计和上报数据。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晓娜主动报名参加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协助网格员进行核酸检测现场登记和维持秩序。因孩子不满三岁,家里无人帮忙照看,她与爱人交替参与志愿服务,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十来个小时。在服务的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并以此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响应号召,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为打赢“津门守卫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精准施策 用爱守护------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葛佳佳

当就业、实习与疫情面对面,大四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压力急剧增大。作为毕业生辅导员,葛佳佳精准施策,用爱守护,每天手机24小时在线,一方面通过迅速召开线上年级全体会、班长会等准确传达疫情防控最新消息,迅速完成“四个百分百”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年级微信群、QQ群,关注疫情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分类指导,精准摸排,通过一对一电话、微信沟通,掌握健康码异常、隔离学生的最新情况和困难;建立天津本地学生群、涉及三区学生群、外地实习联络群等,及时掌握16个专业、307名学生疫情数据和动态变化,就业推送不停歇,职业规划服务不掉线,策划2期专题基层就业校友专访、完成小语种专项基层就业线上调研,在寒风中排队核酸检测时,也不忘回复学生信息,随时为学生排解迷茫,解决学生留学申请成绩单、异地移动考试、考公、政审等各种难题。

作为双党员家庭,疫情初始,葛佳佳的爱人就被抽调去了社区一线,成为一名下沉基层的机关干部,每日从清晨5点一直忙碌到凌晨1点半才能回家,服务于河西区重点防范区域友谊路街道周边。她第一时间在社区进行志愿者报到,一边忙学院工作,一边照顾家中仅仅1岁多的孩子。她牵头负责学院学生疫情防控各类数据汇总、上报、审核,有时清晨6点接到紧急通知,也能在10分钟内迅速通知到位,及时响应,1小时内完成本年级数据汇总上报。同时,她还负责编辑策划团委公众号专题推送,至今已推出4期学生志愿者专题报道,宣传学生志愿者的闪光事迹,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键对键 心连心------国际传媒学院 尚光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到学校相关工作部署之后,国际传媒学院尚光辉第一时间进入紧急工作状态,把家庭变成了办公的场所,把网络变成了移动的战场,向疫情宣战、和时间赛跑、与学生同行。每天24小时在岗在线,从电话、微信、QQ到腾讯会议,通过“键对键”的形式保持与学生“心连心”的沟通。

他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认真落实市教育两委“两个立即”、“四个百分百”工作要求,全面准确摸排离津学生行程去向和健康状况,逐个推动核酸检测工作,对居家隔离、小区管控、健康码发生变化等学生进行追踪统计。每天近18个小时的工作,10余次情况汇总,上百条消息提示,宣传防疫知识、摸排学生信息、统计各类数据、小程序打卡核对,一项不缺、一天不断、一人不漏,换来414名学生的平安无恙。学生的安全就是他的责任,他用自己的付出与担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陈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