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
张倩
李瑶
杨春潇
马丽萍
马于凯
国际商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闻令而动 身体力行------日语学院 马丽萍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马丽萍在组织号召时,闻令而动、不问归期、直奔疫区。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她负责本科生毕业班210名学生的一切假期动态及健康状况管理。电话微信24小时在线,工作群时刻置顶,确保信息实时畅通。每天督促学生完成小程序打卡、掌握学生离校、留津状况,及时排查“三区”学生情况,一对一建立联系,做到底数清。
对因实习需要独自留津的学生,她定期联系学生,耐心叮嘱,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家校联动,说明防疫政策,让身处异地的学生家长放心。
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身体力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所带学生十余人次自发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充分彰显了天外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对学生志愿服务事迹进行宣传,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到这场抗疫战中,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共筑云上防护线,硬刚疫情同行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杨春潇
自天津突发疫情以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21级辅导员杨春潇及她的55名班级骨干小伙伴们立即从假期状态恢复线上备战状态:一个新生班委骨干疫情专题培训会,强调做到即发即收即转即追即报告,高质量地完成本班每位同学的“百分百通知、百分百报到、百分百核酸检测”要求的线上抗疫重要意义;四十三条信息统计复核复查群通知;新建隔离群等4个本年级疫情防控小组群;八十通电话与学生及家长一对一联系,从早上六点至凌晨两点全天候随时在线,认真仔细反复核对每位同学信息,确保数据真实有效。考虑到这是新生第一个返乡寒假,又遇上天津疫情,她组织全年级14个专业18个班开展疫情下心理云班会,了解同学们的返乡生活情绪思想状态、缓解疫情焦虑情绪,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担当,发起“我为家乡献心供力行动”,截止目前,15名同学积极参与到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中。
住在教工宿舍的她,看着室友下沉社区和网格员们起早贪黑地坚守在对抗奥密克戎防护线上,虽不能到场并肩作战,那就做好志愿者们的志愿者:给社区防疫志愿者们送去刚刚煮沸的热水瓶,当起临时宣传员,拍下志愿者们服务工作时的身影,其中她拍摄的我校下沉社区教师党员为外籍师生采集护照信息服务的场景,经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阅读量14.5万。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共同守护好每位学生、每个家庭和千千万万个社区的安全。
抗击疫情 我在行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马于凯
自天津疫情暴发以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马于凯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的安危放在心头。他通过问卷星、共享文档等在线方式统计离津学生核酸检测和社区报备情况,对于未及时填报的同学,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方式逐一进行提醒和确认,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两个立即”和“四个百分百”工作要求。
他第一时间向同学们传达学校的防疫要求,精确掌握学生的每日动态,时刻将学生健康情况放在心上。他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号召在津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为天津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也与寒假留津同学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性询问其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叮嘱她们做好防护,严格遵守社区防疫要求。对集中隔离同学,他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做到“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了解学生每天的健康情况,帮助其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缓解学生焦虑情绪,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用心守护学生的平安。
有序有爱筑牢战“疫”防线 有声有色做好就业教育------国际商学院 张倩
有序战“疫”,日常工作不掉线。疫情发生后,张倩迅速摸排学生假期去向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离校后留津和前往外省市学生的详细情况,保持全天候在线上岗,圆满完成“两个立即”“四个百分百”的工作任务,她为学院外地留津同学、离校未返家同学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审查异地移动同学申报材料,耐心安抚因疫情原因暂缓移动的同学情绪,努力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一天不断”,敲着键盘、制作表格、守着电话、核查数据是她的工作常态。
有爱战“疫”,温暖服务不掉线。她针对性地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和学生思想稳定工作,“点对点”传递关爱,帮助学生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念。她精准摸底每位学生实际情况,走访外地留津同学,为受疫情影响导致经济负担加重的同学送去关怀和温暖。作为党员的她,积极响应号召,下沉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清晨,她参与维持核酸大筛现场秩序、登记检查人员名单、爬楼通知,为更高效有序地进行核酸筛查献计献策。下午,她又继续战斗在线上工作中。
有声战“疫”,创就业教育不掉线。假期中,通过学院全体教师和毕业班班导师开展2次覆盖所有毕业班学生的一对一沟通及指导,召开6场就业工作研判会,2场全体毕业生就业观教育主题班会,3期就业技能提升训练营,每日定期向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化解同学们的后顾之忧。
重细节慎终如始,勇担责守土抗疫------国际商学院 李瑶
全面把控,重点筛查。李瑶深入领会“两个立即”、“四个百分百”工作要求,通过电话、微信等第一时间与所带293名学生一一沟通,确认学生健康状况、所处区域、同住人情况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她重点关注健康码橙色或红色学生、身处天津“三区”学生、外地因天津疫情处于隔离状态学生三类学生群体,每日更新学生身心状态。自疫情发生起,她每天休息时间只有5、6小时,手机、电脑同步时时在线,第一时间回答、跟进所有学生的问题。
学生面对疫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心理问题,李瑶在保质保量完成排查统计工作的同时,通过《疫情中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组织辅导员与心理问题分类指导学生家长一对一沟通,家校联动,帮助建立良性亲子关系;利用24小时线上心理约谈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面对现状、调整心态;搭建学院寒假主题实践活动平台,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通过文学、艺术、体育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感受冬奥、共抗疫情。与此同时,李瑶还投身社区抗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
齐心抗疫,时刻守护,与时间赛跑的她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打破时间的工作,跨越空间的关爱------国际关系学院 孙鑫
做安全返家的联络人。自寒假以来,国际关系学院辅导员孙鑫就进入了“二十四小时无差别生活/工作制”模式。除了日常每天关注335名学生健康状况外,掌握每位学生离校、离津、返家的去向和行程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了确保每位学生安全到家,与学生家长通电话、发微信,互通消息,也成了日常最频繁的工作。每位同学到家的时间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有时半夜收到学生到家的消息,生怕第二天忘记,他也会从床上爬起来做好标记,完善记录。如果有的学生在预计的时间未发来到家消息,他都会一一确认,确保学生安全。
做学生“抗疫”守护人。自天津市暴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以来,为助力天津市打赢疫情攻坚战,协助全国各地社区排查疫情,连续几个日夜,他督促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情况向社区报备,做好核酸检测,同时要求学生配合当地做好隔离等任务,高效快速地完成了“四个百分百”的任务。他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依托学院团委公众平台,发布6期“国关学子战“疫”青春风景线”,传播学生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抗击疫情;指导院心协通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栏目,为广大同学在假期中调节情绪、学会与家人相处、积极应对疫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利用法制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普及疫情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醒同学们学法懂法。
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是辅导员的工作台。相信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战胜疫情,迎接春节的到来。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陈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