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余江讲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和文化探源”专题党课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2-07-13 阅读量: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8日,科研处党支部、国际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党日活动,邀请副校长余江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视角阐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和文化探源”讲授了专题党课。党课由国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焦宁主持,科研处党支部、汉语言文学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4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党课。

余江从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如何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如何抓重点促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他指出,大学教师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等五大职能时都离不开政治理论基础,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对学科发展站位更高、视野更宽、目标更长远、方向更准确有着重大意义。他表示,近年来,我校中文学科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传播方面已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编写出版的《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外译)是国内以多语种形式全面推介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首部作品;组建的“津云·非遗传播工作室”制作的多个作品被“学习强国”、天津电视台、凤凰网等媒体转载,目前所做的工作已形成一定影响,今后要继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开展文化探源工程,向世界介绍中国非遗,使中国非遗有机融入世界文化体系。他强调,非遗研究大有可为,要立足文化大方向,瞄准非遗的焦点,突出传播重点,打破学科壁垒,全面整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文化传承五大职能,继续深挖非遗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辐射、叠加、规模的效应。

通过此次党课的学习,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大学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体党员表示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结合我校科研多平台多方向以及国际传媒学院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做出特色,做出亮点,砥砺奋进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