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论证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殷奇致辞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市社科工作办主任王庆杰致辞
市教育两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苏丹致辞
项目首席专家王铭玉教授发言
专家组听取项目汇报
线下与会专家合影
8月14日上午,由我校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研究”------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举行了开题论证会。校党委书记殷奇,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市社科工作办主任王庆杰,市教育两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苏丹出席并致辞。
殷奇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学校党的创新理论外译和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王铭玉教授带领团队获批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研究”------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为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对丰富党的百年奋斗史和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重要贡献。他表示,将集全校之力支持项目研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做好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希望项目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一心、不辱使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王庆杰在致辞中强调,翻译工作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研究恰逢其时,十分必要。近年来,天外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市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申报中取得重大突破。他表示,市委宣传部将大力支持项目推进,加强管理和服务,多措并举促进项目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希望项目团队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目标,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苏丹对我校获批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天外潜心开展中外语言翻译实践与研究,打造外译品牌,已成为国内高校中开展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传播与研究的重镇,为提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落实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重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希望借助本次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加强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国际形象。
论证会上,项目首席专家王铭玉教授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作了总体汇报。他表示,该项目是天外特色发展的结晶,是第一次系统完整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史的尝试,作为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国家使命,要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为推介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课题主要成员就各自的研究任务作了汇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翻译家许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主任张士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李迎迎等专家对该项目提出极具指导性和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基础扎实,前期成果积累丰富,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得当可行,预期成果清晰可见,整体汇报论证充分。特别是选题立足国家现实需要,具有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双重价值,充分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价值。课题开题工作准备就绪,可以如期开启正式研究工作。
副校长余江代表学校进行表态发言,表示将尽全力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先进思想的吸纳与弘扬功不可没,系列翻译成果对党的建设、发展和壮大作用非凡。该项目将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认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和传播的历史、总结其基本规律、研究其基本方法,为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