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除了激动和期待,学校更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平安健康地回到天外。保持热备状态,闻令即刻而行,天外党员突击队又一次吹响了集结号,召之即来,冲锋一线,筑牢学生返程的“红色防疫墙”。
8月27日以来,学校党员突击队共派出120余名队员服务于“三站一场”、核酸检测、维持校园秩序等点位。这支队伍由机关、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部、图书馆等部门的全体教职工组成。每当学校有急难险重任务时,必定有他们的身影。在今年的秋季开学返校中,“三站一场”接站的队员们24小时轮班执行接站任务,接送返校学生3400余人。
我校招生就业处的姜天龙老师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崔晨光老师在得知组建突击队承担学生返校“三站一场”接站任务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天津机场0时至6时的接站任务,于27日凌晨“首发”就位,并提前与即将抵津的同学“一对一”核准行程信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给予出站对接引导、必要的疫情防护提示和安全提醒,针对特殊情况做好应急预案。28日凌晨抵津的一位同学,其中转地突发调升为低风险地区,姜天龙在掌握情况后,迅速按照组长指示妥善将该名同学进行了单独转运。在全队勠力同心协作下,两位老师在两日凌晨的任务中,共计将21名马场道校区学生和13名滨海校区学生平安护送至学校宿舍。作为每日执行“首发任务”的党员同志,始终牢记学生们的平安重于泰山。
学生处的苏瑾老师负责制定全校学生接站的数据统计、方案制订、线路规划、防疫物品分发、车辆标识制作等工作,为了科学了解各个场站接站学生情况,她精细完成26-29日4天内各场站24小时接站学生数据统计,合理规划早中晚不同时间段接站方案;为了能够帮助突击队员精准了解各场站接站学生,她根据学生的申请,通过核实场站、校区、到站车次航班时间精准化完成4000余名接站学生名册,并根据每天学生的变化动态调整,确保做到底数详实,精准高效;
为确保西站接站工作有效完成,她提前去往西站了解接站路线和车辆接驳地点。接站两日来,她认真核查学生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确保每一位学生符合返校条件,同时协调组织发往两校区的车辆,完成“手、鞋、行李”上车前三面消杀,并做好核验学生身份信息、体温监测与登记等工作,从源头确保天津西站每位学生都能安全入校。
党委网信办的韩嘉彬老师负责协调沟通学生信息查验合格后等待登车人数及发往两校区各班车运行情况,分批次将学生送上相应班车,协调车辆将低风险地区学生运送至隔离酒店,以及突击队的订餐、买水等后勤保障工作。从27日下午3点抵达机场接替上一班的同事,到28日凌晨0点57分送走最后一班发往滨海校区的大巴车,直至凌晨1点15分跟随马场道班车回到学校,仍继续完成重点部门夜间值班值守工作。回顾两天来紧张的工作,他说,看着自己带回的最后一班车的学生们拉着行李匆匆赶往逸夫楼向坚持值守的辅导员报到,我从心底里佩服身边每一位坚守的“螺丝钉”,感叹他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两天的接站工作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是学校组织得力,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高效运转;二是每位工作人员都辛苦付出,尽可能多做一点确保各环节顺畅衔接;三是有幸参与突击队工作,被身边同事们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
资产管理处的张怡老师是一位“超龄的”突击队员。8月24日上午,正在学校组织报废资产回收工作的他听说要招募接站志愿者,赶紧让同事帮忙报了名,生怕自己玩不转手机小程序耽误了报名接站。今年54岁的他,虽然假期几乎未休,但仍不辞辛苦,主动投身突击队工作,27日当天提前一个班次到达天津南站,克服烈日暴晒,默默无闻帮助当班老师组织接站,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疑问,用心守护42名学生安全抵达滨海校区。“成为突击队员参与接站工作,快乐和幸福感远远大于辛苦。”张怡说到。看到孩子们返津出站看到老师接站时的兴奋,看到孩子们回校看到同学时的“抱团”欢呼,作为老同志,自己也是满心欣慰,因为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工作中,自己的辛苦付出也有了价值,“下次我还会继续参与突击队工作,为和谐天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李朋老师主动报名参加“三站一场”接站工作,积极协助站点负责人参与接站前期方案策划,冒着烈日多次引导学生至学校站点接待处,并引导学生有序登车,耐心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他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承担更多工作任务,甚至临时把家长幼小的孩子托付给邻居帮忙照看。他表示,虽然很辛苦,但更能体会到作为学校一份子,在特殊时期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的喜悦及自豪!
27日下午,学生返程进入高峰时段,“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的史佳颖老师为从天津站出站的同学们进行手部和行李消杀、登记信息,提醒学生换戴口罩,验码测温。穿梭于站内搬运物资,引导不熟悉路线的同学,将其护送至返校大巴上,史佳颖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她说:“让同学们一出站就能够看到有老师守候,感受到学校周密细致的安排,感受到学校对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保障返校毕业生顺利安全抵达学校,让学生家长安心放心,这是我们的责任。”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返校的巨大压力,我校扶持经济薄弱村驻村工作队孙毅、陈欣、刘向平、张佳辉四位老师不顾一周来驻村工作疲惫,闻令而动,主动加入学校党员突击队,赴“三站一场”一线为返校学子暖心护航。虽然在不同的工作点位,但他们只为守护学生们安全,用辛苦的付出为久违的学生们送上天外的问候,让学生们未入校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呵护。四位老师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周一一早又将赶赴蓟州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尽管辛苦,他们却格外开心,纷纷表示:“身为党员就要冲锋在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就是天外党员的铮铮誓言!他们始终做到党有号令,我必行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暴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