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园行】感谢有你,“一心多用”的辅导员老师!(下)

来源: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2-09-02 阅读量:1



凌晨1点53分,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坐在电脑前,一边实时监测着系统中学生的行程信息变化,一边与还在返校途中的学生密切联系、确认学生是否已上车,随时准备迎接学生的回归。每一名“一心多用”的学工人都深知,疫情防控冲锋号一吹响,自己的任务就是守护好每一名学生的平安健康。

护航千人顺利返校“双人组”

周晓娜

古艳楠

为了确保一千余名学子安全、健康返回校园,英语学院辅导员周晓娜、古艳楠组成了返校数据和信息系统维护“双人组”,8月17日启动返校工作后,肩负起学院学生风险排查提示、行程信息报表、实时数据更新和入校信息核验等工作。对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所列高中低风险地区,逐一排查涉疫风险点,确保不落一地,不落一人。

在两人的通力配合下,仅用7小时便完成了全院1366份返校+暂缓学生明细,实现岩石疫情服务平台、返校报表和暂缓报表三者同步联动,确保修改及时、信息精准。全国各地的疫情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返程学生的车次、航班也在各种取消、延误中不断调整,面对持续的数据变化和庞大的信息量,周晓娜和古艳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每天对照不断变化的风险区,每天根据学生提交的交通变更信息,实时处理每一条学生返校申请信息的审核,汇总上报各项细化数据,确保底数清楚、信息匹配、审核及时。随着返校时间的临近,各地疫情防控信息和交通信息波动也愈加频繁,每天都有数百条信息的驳回和审核,有些同学因为航班不断取消,信息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在“双人组”细致审核中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实现了顺利返校。

当身边的同事陆续因为疫情风险不得不居家办公时,两位老师又承担起了入校查验、组织核酸检测和护送隔离学生的繁重任务。每天清晨7点不到,“双人组”就出现在了核酸检测的现场,深夜甚至凌晨还奔走在迎接夜间返校学生的路上。在办公室-核酸现场-学生宿舍-隔离点-校门来回奔走,不辞辛劳的两人,每天中午和晚上还要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将纸质签到单与岩石系统中的实际返校名单进行细致比对,确保两表人员一致。“我去接个学生”“我替你一会儿,你先去吃口饭……”简单的话语,全力护航,感谢有你!

全天守候,“臻”心为你

王臻

学生宿舍、学院团委办公室、核酸检测现场……这是自投入学生返校前准备工作以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王臻的“三点一线”。手机24小时在线,连续5个昼夜奋战,她逐一核查学生的健康监测信息,随时与返津途中的学生保持联系,确保学生平安返校。尽管疲惫,但面对因疫情暂时无法返校的学生和家长的不解,她耐心地回复每一条消息,一遍遍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耐心解释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和要求,安抚其焦虑、急躁的情绪,最终做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学生暑假异地实习,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返家,她及时与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只有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理解和支持,才能让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顺畅。”

在守护好返校学生的同时,她还关注着80余名结束国外交流学习、尚处于集中隔离期学生的健康,每天及时更新上报健康监测信息,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她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亲眼目睹我们的工作状态后,更加懂得体谅他人、学着换位思考,这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凌晨疲惫的眼神里尽是满足。

一点一滴,“尚”善若水

尚光辉

为了保障同学们能够顺利返校,国际传媒学院辅导员尚光辉不分昼夜、连续奋战,通过细致的工作、耐心的服务,助力每一名符合返校条件的同学安全有序地回到久别的校园。

他工作有精度,与每名返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联系,摸排掌握300余名学生的返校行程、到校时间,实时关注学生出发地、中转地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动态跟进每一名学生的行程,做到滴水不漏;服务有温度,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做好100余名受疫情影响暂缓返校学生的解释、安抚工作;关怀有力度,用为学生办实事的恒心和爱心,解决好学子们期盼已久的宿舍调整问题。上善若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行动。点滴之间,撒落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师生情,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

巧弹钢琴打“硬仗”

刘畅

返校核验、疫情追溯、宿舍调整、核酸大筛……面对繁杂的工作,国际传媒学院辅导员刘畅理清千头万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心中有“谱”、胸中有“数”,方能弹奏美妙乐曲。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就是她的“乐谱”。学生返校时,她建立动态返校台账,提前确认学生行程,将行程变更第一时间报给接站老师,打好配合战。疫情形势变化时,她基于岩石疫情服务系统,建立全国风险区台账,学生出发、中转地台账,及时溯源,快速处置,用心安抚,在提高疫情溯源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的同时关注学生情绪,打好阻击战。大筛时,无论是破晓时,还是烈日下,都能找到她坚守在岗的身影。

弹好钢琴就要把该摁的键摁到位,每一位学生犹如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工作再忙,对于他们的关心关爱也绝不能缺席。面对在家乡集中隔离、因没有网络而无法参与线上课程的学生的求助,她一遍又一遍安抚学生情绪,并联系学院开具有关证明,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协调解决问题。24小时在线的陪伴守护,上千分钟的通话时长,收获了学生的真心与真情。

大数据赋能 构建疫情防控枢纽

夏勒哈尔·吐斯甫汗

随着返校相关事宜的部署,党委学工部数据专员夏勒哈尔·吐斯甫汗开启了全校学生返校的数据统计工作,审核每一位学生的返校信息、行程轨迹和健康信息统计,排查学生始发地、途径地风险情况。

临近秋季学期开学,他自假期便提前对接各学院一一沟通,对全校8千余名学生信息进行核查核对、数据汇总和研判分析。与此同时,他对接市教委和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参与到审核学生返校信息、联系隔离场所、统计核酸大筛等具体事宜中,确保台账清晰,实时更新数据。

“学生返津返校在即,疫情防控的数据就是第一关,数据精准,返校事宜就会顺利,数据不能有误。”每天对着屏幕核对数据,晚一分钟核查,就多一分疫情防控的风险,他在防控数据专员群和系统数据之间不断切换,随时接听来自“三站一场”的咨询电话,提供精准的接站信息数据,每天几乎是盯着电脑连轴转,有时遇到临时突发情况,甚至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这些都是他的每天工作日常。

乘风破浪 与时间赛跑

安娜

“老师,因为家人与确诊病例行程轨迹重合,我变为红码居家隔离了。”“老师,我家这里静态管理三天,我申请暂缓……”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日语学院辅导员安娜24小时开机在线,为筑牢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防线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确认、更新和汇报。

随着同学们陆续进校,安娜与同事一起连夜梳理汇总返校人数,制作学院核酸检测名册,设计合理的集合移动方案,以便快速、有序、安全地完成次日核酸筛查。为节省时间,她连续2晚都未回家,一直往返于办公室、宿舍之间,开展谈心谈话、进行风险溯源等。同时,她争分夺秒完成所带的日语硕士毕业生的相关工作,经常一边敲打着键盘汇总返校同学数据等,一边通过微信、电话一对一联系毕业生,精准掌握最新求职、就业动向,多种渠道积极提供兼职、就业岗位信息,主动分享求职面试、授课技巧等,帮助毕业生提高求职竞争力。此外,2022级研究生新生群不断弹出的消息还需要及时答疑解惑,所负责的外国留学生还需要每日关注学习生活……为确保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平稳、有序、高效进行,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她说“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同学们能平安返校,只要毕业生都能如愿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便都值得!”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