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四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活动拉开帷幕。首场活动,英语学院邀请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潘卫民教授,于9月2日为我校英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以国家之名英译毛泽东文献”的讲座。
潘卫民针对国家翻译实践的定义及基本认知进行相关概念解释,严谨细致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近代翻译的历史。他将《毛泽东文选》翻译实践划分为政党阶段、政权阶段以及国家阶段三个阶段,分别分析了各阶段的不同特征、采取的不同宣传策略等。他从翻译机构权威化、翻译流程规范化、翻译标准政治化等多种角度对《毛泽东文选》翻译进行分析,介绍了《毛泽东文选》英译本的不同版本及相关改进方针。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潘卫民解答了师生关于翻译标准、毛泽东诗词翻译现状等问题。师生纷纷表示讲座让大家对毛泽东文献英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本场讲座拉开了我校第四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序幕,建立了相互交流的良好学术氛围,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激发了我校师生的科研热情,为提升专业知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引领学术之风,凸显应用之美,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又有指向鲜明的实践深度,对营造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推动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赵晶 潘滢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