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校第四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活动迎来第二场专题讲座,受我校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刘亮译审与我校师生相聚云端,带来题为“中央文献翻译的几个基本点”的学术讲座。
刘亮结合自己亲身参与多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审校的经历,从原文理解、专有名词、特色表述三个维度,对中央文献翻译的几个基本点展开论述。他指出,在理解阶段,译者要想精准把握原文内涵,要具备阅读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在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中,译者要尊重翻译规律,牢记“名从主人”的专名翻译原则,为此要探寻官方“原始资料”,具备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关于中央文献中大量的特色表述,译者要考虑具体语境,灵活发挥主体性,采用直译、意译、释译等翻译方法,再现特色表述的文化内涵。他还针对如何提升英语及翻译能力给师生提出建议,强调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夯实英语兴趣体系,制定科学翻译流程。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刘亮耐心解答,进一步回答了关于中央文献翻译流程、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译者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师生纷纷表示,讲座让大家对中央文献翻译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和更加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本场活动是我校第四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第二场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使广大师生对中央文献的翻译流程、模式、策略以及中央文献译者学无止境、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有利于深化业界和学界的合作交流。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有助于广大师生掌握学界动态,激发创新思维,开阔学术视野,明晰研究方向。
(通讯员/赵晶 吴萌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