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理响中国”专栏刊发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文章《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文章指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国从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文章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打造全球治理新格局。
原文转载如下:
【理响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李强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国从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不仅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而且为世界指明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根本路径。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的“地球首脑会议”达成了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的环境保护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正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求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原则。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总量增长,成为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也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对立。习近平主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为自然界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就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绿色低碳发展是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也是共建绿色美好家园和清洁美丽世界的基础。只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守住绿水青山,获得金山银山,给后代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地球家园。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已经为世界各国做出了积极表率。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这一原则涵盖共同性责任和区别性责任两重含义:共同性责任是指全球任何国家都有责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区别性责任则是指当前全球变暖主要是由工业化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导致的,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率先进行减排并在减缓和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共同性责任”是对个人、国家、世界三个层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诉求的回应,其“区别性责任”则反映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要求不同国家应根据自身国情和能力承担不同的责任。因此,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世界各国就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按照各自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须落实到行动。回顾30多年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发达国家始终不愿认真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意愿来采取大幅削减排放的措施,对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援助的承诺迟迟不予落实。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率先进行减排的责任义务,但依然根据自身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为全球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坚持多边主义,打造全球治理新格局。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向“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强调:“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全球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综合性和严峻性的特征,因此世界各国必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从根源上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能平等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进程,都有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权利;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共同协商和制定凝聚世界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同时兼顾公平正义的国际协议、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必须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维护联合国在这一体系中权威地位,发挥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中国始终坚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坚决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始终维护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积极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不断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充分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引领者,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引领构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践。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天津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