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用好我校教师主编和参与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10月21日上午,我校召开《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教学工作推动会。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党政负责人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参编教师、主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李迎迎主持。
殷奇在讲话中指出,连日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迅速组织开展《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教学工作推动会,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彰显了天外人学习报告有思考、学习报告见行动的积极作为,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工程,也是时代赋予外语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天津市牵头高校,学校积极发挥“头雁”带动作用,以“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强调,全校师生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陈法春在点评中表示,作为中宣部、教育部指定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试点高校,我校充分发挥多语种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参与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已正式出版,并于今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语言类留学生推广使用。《汉西翻译教程》教学示范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西班牙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翻译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课程设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余江在点评中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是助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出色完成参与编写《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丰富最新的教学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政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在持续探索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确保“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有效使用,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会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日语演讲教程》主编、日语学院院长朱鹏霄教授,《汉西翻译教程》主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张鹏教授,《汉阿翻译教程》副主编、亚非语学院金欣副教授分别作交流发言,讲述了教材编写背后的故事,并从教参编写的完善、教材教法的宣传宣讲、教材落地方案的制定、教授效果的验证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班牙语系主任、《汉西翻译教程》参编教师陈磊作课程示范。
目前,学校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共使用39册《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涵盖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9个外语语种和国际中文专业,用于67门课程。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外语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用好《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持续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走深走实,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科学论断,提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优秀外语人才。
(文/记者 窦文彤 摄影/记者 韩飞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窦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