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精益求精——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系列活动教材编写专场工作坊

来源: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2-11-10 阅读量:6


11月2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在大江厅成功举办《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系列活动的教材编写专场工作坊。由西班牙语系张鹏教授、西班牙语系主任陈磊、德语系胡峰副教授、意大利语系负责人赵石薇担任发言嘉宾。本次工作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王文倩、刘全,发言嘉宾及部分教师代表现场参会,其余教师线上参会。工作坊由刘全主持。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依托。本次教材编写工作坊邀请《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编写团队成员与两位均有代表作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的教师,就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整体思路、使用建议等与参会教师展开交流。

《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汉西翻译教程》分册的主编张鹏教授结合此次参编经历,指出外语教材编写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准确把握教材的底色、倾向、基调,服务国家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陈磊则结合该册教材内容,展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在系统学习与充分理解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聚焦中国时政文献的翻译策略与实践的编写思路,并结合具体示例,从语料/文本、语言/逻辑、话语/风格的角度阐述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汉西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的编写原则。

《中德商务口译教程》主编胡峰副教授分享了该教材的编写背景、框架设计与章节内容等。她表示,经贸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德国已连续40多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商务口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口译译员,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跨文化沟通的斡旋能力。因此,该教材既有口译技巧的讲解与练习,又有商务口译实践和语言文化知识的补充,内容编排融实用性、商务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意大利语修辞学》主编赵石薇以理论与实践技巧相结合、针对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真实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介绍了该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她指出,在酝酿选题的过程中,编写团队不但将这册书定位为教材,也定位为学术著作,要求是精益求精,经得住考验。为此,她坚持认真抓好组织团队、草拟编写要点、确定全书体例、拟定编写工作条例、统改编写大纲,直到初稿完成后对全书进行统改润饰定稿等各个环节,用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了书稿一步步的成熟与完善。

参会教师代表就教材主题与内容的选取、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教材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话题与发言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教学工作坊,是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系列活动的教材编写专场工作坊。后续,学院将依照既定方案有序推进其他活动的开展,同时带动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参与其中,深耕细挖、做实做细,为学校的“三进”工作贡献更多的欧语方案和力量。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