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的最新发展”系列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16 阅读量:4


王铭玉教授致辞

唐小林:信息社会的符号学考察

王军:语言空符号与主体间性

孟华:字思维与文学语象

张智庭:符号学矩阵的制定过程及其应用

余红兵:孔子符号学

与会专家合影

12月10日-11日,“符号学的最新发展”系列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由5场专题讲座组成。讲座以腾讯网络研讨会(线上)的形式进行,共有600余人次参加讲座,反响热烈。

12月10日上午,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致辞。王铭玉教授对“符号学的最新发展”系列专题讲座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与参会嘉宾分享了中心在过去一年学术工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符号学的历史脉络、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对各位讲座嘉宾及讲座主题作了引导与推介。

国内符号学领域知名专家、四川大学的唐小林教授以“信息社会的符号学考察”为题,以世界的符号构成为出发点,基于符号矩阵阐释了反符号和非反符号、“前景”和“背景”、“物符号”和“符号物”等概念,梳理并分析了信息社会的符号状况,并基于四大社会符号学传统,提出了信息社会符号学的16条基本构想和观点。

苏州大学的王军教授以“语言空符号与主体间性”为题,从语言空符号有“能指为空”与“所指为空”两种基本类型出发,基于两种类型的语言空符号中发话人和受话人超越时空的互动交流,通过丰富生动的例证,深入阐释了主体间性在语言空符号中的特殊体现。

中国海洋大学的孟华教授以“字思维与文学语象”为题,从符号学的角度思考汉字的字思维与中国文学间的内在逻辑,提出字思维的范畴化就是语象关系的中性范式,对“象生音义”的意指关系和“象象并置”的两书关系的语象思维进行了详细阐释,提出字思维是文学、哲学、艺术、文化的根本问题即中国思维逻辑。

南开大学的张智庭教授以“符号学矩阵的制定过程及其应用”为题,围绕符号学矩阵这一法国符号学重要的构成性模式展开深入讨论,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符号学矩阵自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以来的酝酿、制定、发展和完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话语分析中,加深了对法国符号学的全面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的余红兵教授以“孔子符号学”为题,以“孔子符号学”的元分析为例,主要通过皮尔士、索绪尔、西比奥克等学者的理论视角审视历史叙事问题,确定历史叙事作为人类社会认知实践的特质,以孔子为例揭示了历史人物符号建模在历史叙事中的核心地位与基本动能。

讲座为学界同仁和参会师生带来了高品质、高层次的学术盛宴。我校史亚军教授、于鑫教授、李玉凤副教授、朱泾涛副研究员主持讲座。史亚军在对本系列讲座进行总结时,以“符号学王国如璀璨星空,如浩瀚银河”陈述了当今符号学的发展,高度赞扬了符号学学者辈出,研究广泛,传承了前人开辟道路、后者发扬光大的传统。

(通讯员/郭皓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冯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