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外制度比较学术研讨交流会暨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15 阅读量:19


孙志良和周红蕾共同为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揭牌

陈法春致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天津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更好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5月14日,我校举办中外制度比较学术研讨交流会暨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本次会议由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中心(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孙志良,市教育两委德育处处长杨明,校党委书记周红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会议。来自全市30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及天津各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报告阶段由陈法春主持,胡志刚主持开幕式。

孙志良和周红蕾共同为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揭牌,标志实验室正式启用。“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是天津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坐落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内国家级文保建筑------百年钟楼的底层和一楼侧房,总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学校思政课教学及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实验室以“融通中外、数智赋能、共建共享、实验创新”为建设理念,精准聚焦中外民主政治比较、中外抗疫实践比较、中外生态治理比较、中外社会建设比较、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等5大版块,通过实景化的100个“中外制度比较”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比较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增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自立,不断开拓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全新路径。

陈法春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情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外语院校创新“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学校将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积极推动中外制度比较研究,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并借助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徐坚作了《在外交风云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孙海潮作了《从40年外交生涯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的报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存刚作了《作为方法的比较政治》的报告;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高春芽作了《当代西欧政党体制的形成及挑战》的报告。与会专家从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时代之变与个人经历等多个视角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了与会人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

参观交流环节,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未来建设的有效路径,推进大中小学“大思政课”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

(文/通讯员 杨红运 摄影/记者 韩飞 通讯员 郭亚维 学生记者 赵书涵 莫然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郑海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