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陈雪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丁志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研究处处长季萌等专家深入我校,对天津市高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我校党委书记周红蕾,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副校长李迎迎参加调研活动。来自我市20余所高校的校领导及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处处长孔卫锋主持。
示范课(李晶)
示范课(初相娟)
示范课(周薇)
活动中,专家组分别走进我校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教授的博士生课程《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学院副院长初相娟副教授的本科生课程《日语公共演讲》、英语学院翻译系周薇副教授的本科生课程《汉英翻译基础》。课程中,三位教师将课程思政、专业语言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将当代中国故事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切实提升“三进”教学工作实效,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罗延安汇报了我市高校推动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和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工作相关情况。陈法春从我校相关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和《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使用,对外话语创新研究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汇报了“三进”总体情况。8所高校代表结合自身实际,汇报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专家组成员在点评中认为,天津市各高校高度重视“三进”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和机制保障,方法得当、措施具体,各具特色亮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教育教学,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张庆国在讲话中对我校和我市其他高校开展“三进”工作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并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提前谋划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相关教材建设,用好虚拟教研室,不断扩大教材使用的覆盖面,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各类比赛实践,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走深走实。
陈雪亮在讲话中认为,天津市“三进”工作整体认识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两委的指导下,各高校结合工作实际,立足自身定位,有力推动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外语学科建设,实现了语言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开展卓有成效。他从“三进”工作的战略性、创新性、基础性三个方面阐释了抓好这项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并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宣传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抓好教师培训,统筹打造好教学资源。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天津“三进”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加大对“三进”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高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精髓要义,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学生原原本本地学教材、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版和多语种版本,通过师生一起学,推动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教学单位的育人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教师要原原本本地教,多学多看,深学深用,把教材内容用足用好,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切实落实“三进”教学要求,真正将“三进”工作贯彻好、落实好。
我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不断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走深走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内涵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优秀外语人才,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