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23年度优秀本科生夏令营于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26名优秀本科生齐聚云端,与俄语学科、德语学科各位老师、优秀学生进行面对面“零”距离交流。
此次活动为期一天半,是我校举办的第三届优秀本科生夏令营系列之一。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付美艳致开幕辞,对参与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优秀本科生表示欢迎,并就学院概况、学科优势、培养特色等进行整体介绍,鼓励入营同学利用好此次夏令营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充分交流,争取未来加入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大家庭。
开幕式后,俄语、德语学科分别按照既定日程开展夏令营活动。学科导航部分,俄语学科带头人姜雅明教授、德语学科负责人李永村副教授分别从学科概况、研究方向、师资队伍、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学生活动、招生情况等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师生面对面,‘语’你零距离”环节,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王嘉钰、俄语口译硕士研究生贾子瑶、俄语系青年教师康宁分别就考研、考博、留学、就业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名师讲座环节,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会副主任委员王铭玉教授为营员们作了题为“外语人才的十大发展取向”的专题讲座。王铭玉教授指出,外语学科应在加强基础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在素养指标、能力要素、文理关系、学习方法、问题意识、生活空间、多元课堂等十个方面探讨人才的发展方向。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科学与人文并重,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掌握前沿研究方法,丰富大学生活,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不断开拓眼界,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成为一名具备沟通能力、批判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7月5日,俄语学科和德语学科分别组织营员进行了综合测评,从外语基础知识、翻译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学员们从容作答,表现优异,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闭营仪式上,姜雅明、李永村分别就本次夏令营情况进行总结,对营员们的语言能力与求知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郑焘、江苏科技大学的叶苏缘、武汉科技大学的贾乐辉等优秀营员发言,纷纷表示本次夏令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师们和蔼亲切、业务精湛,自身收获良多。
本次夏令营对于我校俄语、德语学科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期广泛宣传和后期积极筹办,不仅提高了我校在广大学子中的知名度,同时搭建了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校际交流平台,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通讯员/栾东丽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