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新思想 翻译唱响中国音——第七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23-07-23 阅读量:5



7月22日,第七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协办,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0余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周红蕾致开幕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修刚教授、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和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副校长李迎迎教授致闭幕辞。我校教师和博士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作小组发言。

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外传播”为主题,参与广、专业强、接地气、务实效,议题充分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如何通过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周红蕾表示,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背景下,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在此背景下举办第七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恰逢其时,十分必要。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打造“翻译中国”品牌,2012年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合作建设“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开展了全国唯一的“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直接服务中国话语世界表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论坛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探索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思路,创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在主旨发言环节,修刚教授以“‘融通中外’是对外翻译的关键所在------以中央文献日译为例”为主题,探讨了在“翻译中国”时代背景下对外翻译所面临的挑战。王铭玉教授以“谈谈对外传播中的话语意识”为主题,从意识形态、对外宣传、政治话语、重要概念、翻译标准和问题导向等维度,探究话语形成的不同路径。李晶教授以“以翻译塑造百年大党形象------党史外译的新话语、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主题,提出党史翻译是对外建构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形象的必要路径,同时可以拓展政治话语外译实践的话语空间,助推对外译介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

论坛闭幕式上,李迎迎表示,本届论坛的与会专家学者思接千载、情动辞发,不仅对于现有的政治文献翻译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政治文献对外翻译和传播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中央文献翻译与传播工作贡献“金点子”、展现新作为。

本届论坛下设6个平行分论坛,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翻译研究与阐释”“中共党史对外译介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中央文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央文献翻译的跨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交流。经过热烈研讨,与会者达成了诸多建设性共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外传播和中央文献外译相关研究的理解。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创办于2015年,是国内关于政治文献对外翻译与研究的高端学术活动,意在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传播搭建研讨对话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和成果发布平台,8年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助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