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赶考路上的时代新人------校长陈法春在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09-17 阅读量:9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尊敬的各位来宾:

青枝漫道凝白露,丹叶几丛染仲秋。

欢迎2023级同学乘着送爽的秋风到“天外”!

Welcome to TFSU!

2023级同学是优秀青年!过去三年,你们经历了疫情的挑战与考验,却始终昂扬向上、勤学笃行,不仅在高考考场交上了优秀答卷,还全面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代表:英语学院马毓聪同学中学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意大利语专业王瀚仪同学作为代表参加了共青团天津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求索荣誉学院周洋赛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奖项,日语学院张桐毓同学获得中泰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特金奖,国际商学院陈虹婷同学荣获天津市“悦读之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宋潇潇同学成为网易云独家音乐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刘婧娴同学在全国创意美术大赛中获奖6项,国际关系学院张鹤缤同学获得专利证书。你们克服了千难万险、跨越了千山万水,抵达“天外”,英语学院排日代·吾拉音同学和国际商学院阿丽米热·麦麦提图尔荪同学更是从4100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地区而来!在此,我代表校党委周红蕾书记和全校教职工,感谢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选择天外、来到天外! 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天外何其幸也!

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一年倒计时的开始!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六十年来,一代代天外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我希望广大新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把青春和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奋力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忆往昔,薪火相传,近甲子恰是风华正茂

1964年,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我校主体前身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成立。1974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招收英、日、法、俄、西班牙等专业学生。在我国努力并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期,学校成立翻译组连续8年承担联合国文件翻译任务,每年完成数十万字,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好评。可以说,学校因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而生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师学者、一流专家,置身对外开放,率先开展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开展双向文学作品翻译。金隄教授和西方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合著的《论翻译》(On Translation)享誉学界,他也是把被称为“天书”的《尤利西斯》(Ulysses)完整翻译成汉语的第一人。同时,因翻译《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后四十回而被全世界所熟知的闵福德(John Minford)也受聘于我校任教。也是从这个时期起,学校开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英语专业开展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和业务培训,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前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张秀琴、海关总署前副署长邹志武、美国 bingscentralkitchen总裁杨彬、法国PLD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张国强、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朱志瑜、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白春生等校友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学校紧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人才辈出!

迈入21世纪,学校紧抓历史机遇,实现重大突破。2002年创建滨海校区,2007年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成立首所孔子学院。2008年学校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重要文献多语种的翻译工作,荣获“中国翻译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开始“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任务,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了天外智慧和天外力量。学校培养的优秀校友,活跃在国家外交、外贸、新闻、财经、法务、教育等各条战线,比如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的2009届校友葛云飞,还有在校期间受邀担任“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特邀评委、也是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唯一的一位学生评委,后赴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的2015届校友秦士杰等等。可以说,学校因积极参与国家话语体系对外传播而荣登新高地!

薪火相传育桃李,沧桑砥砺谱华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论生长在哪个年代,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期待大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接续奋斗,创造属于我们2023级天外人的新成就!

二、看今朝,使命担当,新征程呼唤时代新人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代呼唤担当,希望大家躬体力行,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需要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新时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对国家和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际遇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在接力赛中跑好我们这一棒,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代新人需要宽广的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系统性思维方式,要求人们用宽广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心态、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看待世界、洞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知微见著,从具体事件中看到其可能产生的全球影响,从而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明确地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判断中:“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也就是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全球视野有助于预料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更加沉着地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作为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具备全球视野,以促进文明交流共建,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新人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所谓专业本领,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大学本科专业通过课程教育出来的本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科学技术之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只有保持好奇心、博览群书、勇于实践和创新,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实行“外语+”、“专业+”培养模式,提倡融合发展。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广阔平台,扎实并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做时代有为先锋,就像英语学院任翔同学那样,用外语专业学生的底色,绘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蓝图,这也是王琪、倪嘉辉等我校杰出校友所走的路。

时代新人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家熟知的“木桶效应”可以理解为因某一短板而影响综合素质。我理解,综合素质以身心健康为本、以知识技能为用。希望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野蛮体魄,培养一项可以终身坚持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挑战自我,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塑造积极向上品格,加入一个你感到陌生的社团;掌握一种陶冶情操、愉悦心情的艺术手段;探索新领域,拥抱新技术,让AI助力学习。希望每一位同学不负韶华,在天外遇见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书写大写的人生,就像邵雅琦同学,虽然小组赛失利,却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坚定必胜信念,制定科学策略,一举夺得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击剑比赛金牌,这也是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大运会击剑比赛中取得的首枚金牌!

同学们,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空坐标,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求索中外,德业双臻!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