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论坛2023”于9月23日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副校长古木烈(Mugur Zlotea),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Hamar Imre),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迎迎,前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23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文学学科建设共同体”的启动仪式。会上,副校长李迎迎作为共同体中方院校代表致辞。
李迎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语言是人文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新时期的中国------中东欧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汉语和欧洲非通用语人才的联合培养。天津外国语大学以培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精语言、通国别、懂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端国际人才为目标,开设了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希腊语、匈牙利语等七个中东欧语种。学校立足中外教育发展现状和非通用语专业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路径,加快学科融通模式创新,强化教学手段技术支撑,以外语教学为载体助力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天津外国语大学愿积极践行共同体行动倡议,高度重视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努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于2014年9月正式成立,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中东欧高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平台,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