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办的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五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前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
我校副校长余江教授作为全国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联席理事长受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的主旨发言。
余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性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由此引发区域国别学之于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与区域国别学,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国国际传播等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他指出,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学、国际中文教育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对于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而言,区域国别学主要具有方法论意义,国际中文教育则具有典型实践价值。
会后,余江应邀接受中国传媒大学特别采访,就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培养区域国别人才;从国际传播到区域国别学,研究范式应进行哪些转变;如何更好地在外语学科下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问题,与中国传媒大学师生深入交流。
2022年,区域国别学正式入列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新的一级学科。早在2019年,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余江响应中山大学首倡,联合发起成立“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简称“高校区域国别学联盟”或“高盟”),旨在推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联盟经过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区域国别学领域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品牌活动最多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于该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将继续在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传播研究,加强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内容审核/陈占权、暴士蕊、窦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