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红色场馆开讲“第一主课”——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堂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量:1


“‘我是旗手,不能倒下,要让红旗为战友们引路!’年仅16岁的钟银根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第四次将红旗高高举起……经过29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天津攻坚战胜利结束,天津迎来解放!”313日下午,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第一主课”正在进行,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光华外国语学校的百余名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足迹,进行沉浸式、互动化参观学习,在红色场馆同上一堂思政课,开启“行走的最强思想”思政课实践教学系列活动的新学期首课。

新学期伊始,全市高校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天津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课堂作用和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联盟主阵地优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与正在高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中小学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同上“一堂课”、画好“同心圆”。

从战役决策到战役实施,从人民支前到英烈业绩,直至伟大胜利,天津外国语大学兼职思政课教师、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祁雅楠为师生逐一讲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生动的历史遗物、一篇篇详实的文字资料,带领大家回顾了解放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岁月。

在讲解现场,“第一主课”主讲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则用平津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小我”成就天津解放“大我”的鲜活故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从中国革命战争史中汲取精神食粮、传承红色精神、珍惜红色江山。

“我不是第一次来,但在三所学校师生一起上的‘开学第一课’意义格外不同,让我备受震撼。16岁的军旗卫士钟银根,如果生活在今天,他会是一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的高中生。然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是一名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为了天津人民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最关键的时刻,全然忘记了死亡的威胁,在我心中这是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像钟银根那样,将个人成长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伟大实践中,用青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张溶云说。

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郑海呐说:“在红色场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更具现场感和历史感。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信仰和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这种真切的感受和体悟将在同学们心中埋下最深刻的‘种子’。这是我们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积极探索,也是我们善用‘大思政课’,努力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活力和体感的有益尝试。”

新闻链接:

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

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

.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5/598/00000005559863

0_ceb414c0.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

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1702916767&newsId=05559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