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天外”,韵动“津门”——记俄罗斯青少年一场跨越国界的深度体验

来源: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4-04-27 阅读量:40



4月11日,俄罗斯青少年访问团抵达天津后,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们组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中国语言文化活动,中俄青少年一同感受汉语的韵律与深邃,体验中国文化和天津地方文化的魅力。

“天外”沉浸式汉语学习

俄罗斯青少年在天外的这段时间里,感受到了“沉浸式教学法”的生动效果。外国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听讲者,而是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唱歌、绕口令表演等多种形式,深入体验汉语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学员们能够在实际使用中快速掌握汉语,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

教学环节特意设计了剪纸、编织中国结、使用筷子、包饺子等特色活动,让学员们边“动手”边“动口”,妙趣横生,记忆深刻。

“津门”探索式文化体验

在为期数日的“邂逅·天津”文化体验中,俄罗斯青少年参观了天津的古文化街、五大道等名胜古迹,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他们徜徉于春季的海棠花海,勇登雄伟的蓟州长城,在山峰领略最美“津门四月天”;他们赏杨柳青年画,体验木版年画四道工艺,为中国工匠精神赞叹不已;他们听霍元甲故事,身穿格斗服,感受中国武术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他们观国宝熊猫,品天津美食,感受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朴实与精彩……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赞不绝口。

“中俄”融合式友好交流

在活动中,中俄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尤为引人关注。多日来,40余名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学生志愿者与俄罗斯青少年紧密接触,在短暂的时间里结下了真挚的情谊。他们成为彼此最优秀的“语伴”。在交流中,中俄两种语言频繁切换,在文化活动中学习对方的语言与文化,增进了解。一位俄罗斯学员在品尝天津美食后,激动地表示:“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之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魅力。”而另一位中国学生则表示:“通过与俄罗斯朋友的交流,我了解了很多课本之外的俄罗斯传统民俗,这种互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彼此。”

你们想说,我们想听

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老师、志愿者们与俄罗斯青少年展开了频繁且深入地交谈,每一次交流都温暖、真挚,激发着中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俄罗斯朋友们的心声吧!

阿玛利亚开心地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次旅途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段时间我在中国了解了非常多的新鲜事物,亲眼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认识了许多友好的当地人。未来,在我的心中将会永远留存这样一份美好、真挚的回忆。我对中国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兴趣,我知道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当我真正接触到之后才懂得它真正的内涵。通过文化课,我了解到了中国书法、文房四宝,体验了剪纸、武术,练习了使用筷子……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此次中国行将成为我继续学习中文的不竭动力。

当问到她为什么要学习中文时,她讲到:从国际视角来看,中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之快可谓日新月异,智能科技几乎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我认为汉字非常美丽,一撇一捺的走势像是在纸上翩翩起舞。汉语的发音对于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但我有信心把它学会。

活动中,安德烈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在霍元甲文武学校探访时,安德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中国武术。看完展示后,主动申请和学校里的学员进行一场“友谊擂台赛”,在切身体验后,他和学员握手、合影,连连称赞中国武术的精神!

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个对中国文化如此感兴趣的俄罗斯朋友竟然是前不久才接触到中文的呢?在交谈中,他讲到:“我是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汉语课堂上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汉语的,汉语很特别,我喜欢汉语的发音和书写,回到俄罗斯后,我一定会继续学习这门语言”。

在随后的谈话中,安德烈还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的喜爱,他很享受在天津这座城市里散步,在这里感受宁静和舒适。通过短暂的中国之行,他已经被这个美丽的城市所吸引,也沉醉于这里的名胜古迹。他临行前流下不舍的泪水,哽咽着说:“以后我一定会再来探访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度!”

此次天津之行,对于这群俄罗斯青少年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他们表示会把此次中国行学习和体验的成果带回俄罗斯,与更多的朋友们分享中国的无尽魅力。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也为两国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相信在未来,这种沉浸式的汉语学习与文化探索之旅将成为更多外国学生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重要途径。

(文字/通讯员 国晶 彭真爱 袁珍珠 摄影/通讯员 李承芮 杨潇 方卓纯 袁珍珠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