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钟楼、欧式建筑、精致校园……4月17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记者一行被古朴典雅的建筑所吸引。天津外国语大学以外语为特色,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3个(外语语种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6个。学校借助外语语种专业多、国际交流渠道广的优势,深化中外民间交流,大力推进“留学天津”品牌建设,已与世界47个国家的30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接收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留学生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
“实验室分为实验教学区和展示教学区,总面积800平方米,可以服务学校思政课教学及全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教学。”采访中,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郑海呐向记者着重介绍了“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展示教学区主要聚焦中外民主政治比较、中外生态治理比较、中外社会建设比较、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等版块,通过实景化的100个“中外制度比较”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通过比较,我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制度VS外国制度,震撼!强大!”“这里充满事实和形式多样的论据材料,看完后制度自信涌入我的内心。”……在实验室的留言墙上贴满了这样的学生感言。
在实验室的最后一个展厅,一本本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外文译本,让记者对这所学校的专业实力和办学成绩有了直观感受。郑海呐向记者介绍,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创建了全国唯一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涵盖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4个语种。学校师生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简史》等50余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任务。
“在这里,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在实验室的数据库中搜集中外制度比较案例,自制文字及视频案例,学生从聆听者变成参与者。”在展示教学区,郑海呐告诉记者,“通过多维的动态视听融合,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在场感,在身临其境的鲜活比较中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和强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