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结合学校外语专业特色优势,通过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夯实外译学术研究、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等举措,“语”时代同行,为中国发声,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大力弘扬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了天外智慧和力量。
“语”见中国,融通中外,
讲述中国故事
天津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高端翻译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的优势,致力于中央文献外译、文化外译、学术外译等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
近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建天津国际语言服务中心。
依托“基地+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直接服务中国话语世界表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学校师生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对外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等50余部近1000万字的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任务。
学校积极承担翻译《天津概览2023》《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着眼今后五年 天津组织实施十项行动》等重要文件文献,翻译并审校大型纪录片《行进天津》《匠心筑梦——走向世界的鲁班工坊》英文版,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春风化“语”,为党育人,服务国家需求
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创建了全国唯一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涵盖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4个语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有9个语种的16个专业领域;本科阶段共开设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3个(外语语种31个),其中18个非通用语语种基本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校鼓励教师带领本、硕、博学生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外译相关工作,实现了外语专业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全链条培养。
此外,学校一直承担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国际高端会晤的翻译任务,承担大型涉外活动、涉外志愿服务、涉外多语种语言培训等工作,涉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学校出色完成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外交部蓝厅举行的天津全球推介活动的全部口笔译任务,为对外宣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和天津市发展成就做出了贡献。
以“语”为媒,文化赋能,展现中国魅力
天津外国语大学聚焦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中华文化传播新格局,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外国师生、国际友人沉浸其中,感受津门故里的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带领外籍师生和来访宾朋体验天津传统非遗项目,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学校主动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此外,学校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制作原创外宣音视频作品《在名叫天津的地方》,由阿尔贝托作曲、学生作词,师生用中意双语同唱一首歌,谱写中意友谊地久天长的美好乐章。作品一经发布便刷屏朋友圈,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4.7万人次。
“语”教于乐,合作交流,弘扬中华文明
学校还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奔赴,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依托自身的历史积淀、办学特色和语言优势,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坚持用“民言民语”“外言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先后与韩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国高校合作开设9所孔子学院,数量位居天津高校第一。
目前,学校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的26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接收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或者短期研修。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Ge2xV1nKeHAPtvsVu4c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