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美国社会与文化——天外第三批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推介

来源:教务处 国际教育学院 英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4-05-20 阅读量:49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

课程类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这就给学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到本门课程,就要有更清晰的定位,认识到它在提升当代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分解教学任务,反思教学大纲,调查学生需求,查找教学痛点,围绕“提升国际传播胜任力,讲好中国故事”核心能力培养问题,结合PISA全球胜任力模型,构建了本课程“一条主线、四个维度、六个阶段”的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建设:创建了分层递进,多元立体的资源矩阵,主要包括自建慕课资源63个,录制微课视频32个,编写案例集资源5本(线上汉语教学视频案例分析集、职前教师教学技能分析案例集、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集、语言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合集、中国学生入留学生真实汉语课堂教学资源案例合集),引入项目资源13个。

应用情况:2021年11月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除本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使用外,累计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51所,累计选课1113人,累计互动9071次,累计浏览1.57万次。2023年10月课程上线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多平台共享。

课程主要开课平台及网址:

智慧树平台: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69370/153715/19#teachTeam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

https://umoocs.unipus.cn/course/3962

课程特色:

围绕“提升国际传播胜任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能力培养问题,以国际传播胜任力为导向,结合PISA全球胜任力模型,构建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一条主线、四个维度、六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科研”“实训+项目”“思政+专业”“资源+智能”,解决了传统教学内容落后、学生高阶能力不足、国际传播胜任力薄弱等问题,促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能力的形成。

课程创新:

1.教学理念创新

形成“以国际传播胜任力为导向的主导主体、产教研一体、融合思政、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创新教学核心理念。

2.教学方法创新

开展翻转、案例、实践、拓展教学,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慕课)---主动探究(案例)---任务驱动(项目)---亲身参与(教学成果)”全过程学习。

3.教学活动创新


4.课程思政创新

创新思政融合成果形式,基于课程创建融入思政元素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APP(汉家军、津津乐道、看汉字观天下),参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实践项目,制作“学汉字,观天下”海外“文化汉语”微视频,指导大学生以“抗疫精神”“红色精神”“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等主题获批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课程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行玉华,博士,系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天津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近三年,主持省部级、局级等教学应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5项,荣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三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案例大赛一等奖、全国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最具活力团队”、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项。本课程中主要承担课程的总体策划、慕课建设维护以及线下授课。


课程成员顾倩,博士,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系主任。曾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校级“三育人工作标兵”等奖项。所授《语言学概论》课程获天津外国语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中主要承担教学实践资源维护及教学实践评价。


美国社会与文化

课程类型:线上课程

课程简介: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学生不仅要精通外国语言,还需深入理解外国文化,才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做好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以英语从历史发展、经济运行、政治政府、外交政策、教育理念、价值观念等角度全面介绍美国社会,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社会运行机制和演变,熟悉文化研究方法和特点,分析美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成因。

自2020年9月课程建成上线智慧树平台以来,课程一是作为通识选修课面向天外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放,截至目前,共有800余人次参加课程学习;课程同时以慕课的形式面向全国其他高校和公众学习者共享使用,其中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他7所高校使用本课程;另有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温州大学、湖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33所高校的公众学习者参加本课程的共享课学习,开课8学期以来累计选课人数达3327人次。

本课程开课平台为智慧树网: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325#teachTeam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通过全英文讲授和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的综合展示,较为全面地展示美国社会在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帮助学生熟悉美国社会表层的文化现象,启发基于文化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理性批判,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文化学习中,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课程以客观视角看待介绍美国社会与文化特色,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以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在课程制作上,本课程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的整个阶段多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加强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培养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方式和不断深入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除线上平台共享课学习模式之外,课程组教师还在学院英语类一年级本科生同名课程教学中使用SPOC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作为英语专业本科低年级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也以混合式课程模式参与到英语学院微专业项目中。本课程在智慧树网运行良好,并已逐步开始向其他平台进行推广,为更多的英语学习者服务。

课程团队简介:


夏瑾:课程负责人,英语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作为本课程负责人,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及多平台使用,开展教学研究及相关实践,完成基于本课程实践的教改项目,发表“慕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教改论文,获评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王静:副教授,英语学院传媒系系主任,2021年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成员,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负责本课程资料收集、慕课编写制作、平台课程教学等相关工作,主讲美国经济、社会运动等章节。


陈琛,副教授,英语学院教师,曾获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外语组二等奖。于2006至2007年赴美访学,期间侧重研究美国福利制度。负责本课程资料收集、慕课编写制作、平台课程教学等相关工作,主讲美国历史、国土与国民等章节。


任悦,英语学院教师,讲师,曾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并进行了所修课程的相关研究。曾获第十三届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英语组)二等奖。负责本课程资料收集、慕课编写制作、平台课程教学等相关工作,主讲美国教育、美国外交政策等章节。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王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