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道德经、同声传译实训——天外第三批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推介

来源:教务处 国际传媒学院 日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4-05-23 阅读量:8



一、道德经

课程类型:线上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国学经典进课堂、进教材、课程化”的号召,将《道德经》的思想精华和方法论普及到大学生群体,服务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课程自2020年11月上线学银在线平台以来,校内外开课十余轮次,教学运行良好,获得了校内外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广泛认可。2022年4月课程上线中国高校外国慕课平台,截至目前已运行5个教学周期,实现了多平台开放共享。

课程主要开课平台及网址:

学银在线: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42238252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https://umoocs.unipus.cn/course/4174

课程特色与创新:

《道德经》课程具有强大的理论包容性,与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高度兼容的。课程内容不同于一般文学史、思想史教学的特色在于其课程定位:内容定位和方法定位。

内容定位是讲析《道德经》全部81章的文本,将在文本中寻找老子思想体系的哲理力量、科学的方法论逻辑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修辞水平,尽量避免一般人云亦云、经验主义式的解读。

课程的方法定位是坚持科学思维方法指导,严格遵循“以老解老”原则。1.尊重《道德经》是一部严谨、系统的哲学文本的文本属性,避免经验主义的牵强附会。2.充分考虑到其善用文学修辞表达严谨的逻辑内容的语言风格,注重在其诗性语言中挖掘言语所承载的精微思想内容。3.与其他民族对等的人文经典相互印证以确定老子的具体话题内容。与《圣经》《金刚经》《奥义书》等比较联系,有助于确定老子言语的话题语境。4.以现代科学哲学的思维成果为指导,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作为解读老子的基础。

《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必须使用综合手段,才能更深刻理解其旨趣。我们不迷信僵化枯燥、拒人千里之外的老子,我们要学习鲜活生动、科学理性的《道德经》。

课程团队简介:

张绍斌,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国际传媒学院汉语文化教研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印度古代文学(奥义书、《摩诃婆罗多》等),老子《道德经》。主持完成本门慕课的制作,并负责教学维护。

二、同声传译实训

课程类型:线下课程

课程简介:

《同声传译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日语听、说、读、写、译基础课程的延伸。本课程自2018年开始筹备,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完成了首个学期的授课。2022年本课程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通过教授同声传译概要、中日同声传译基本技能等,使学生确立同传语言观,强化语言能力,使学生适应同声传译听说同步的非自然语言表达,提高日语口译实务水平。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长期活跃于外事活动一线,同传及交传经验丰富,其中有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库一级译员,常年担任天津市主要党政领导重要外事活动的日语翻译;有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日语组冠军获得者。多人多次在市级、校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佳绩,在“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本课程从同声传译的发展史、特点、现状、前景等讲起,以同传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同传模拟训练中,强化记忆训练、“双耳分听”训练,提高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度体会同传技能、体验中日同传特点、掌握高阶日语口译实务。本课程从“同传案例备选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传案例,在课堂上通过听译、研讨,学习吸收案例中的成功之处,指摘修正案例中的失败之处,重点分析同传案例中的“信息加工”“信息转换”“信息表达”三阶段的连贯性,研讨同传案例中的逻辑再整理、语言表达的切换要点等,使学生更具象地接触同声传译。

课程特色与创新:

1.人机融合度显著提高

本课程聚焦人机结合,努力提高同传教学的数字化水平。通过发掘现有同传设备功能、实现机器与线上资源的有效结合、强化同传软件互动等方式大幅提高人机融合度。

2.师生互动性明显改观

本课程充分发掘口译教学的互动空间和潜力,通过同声传译技巧的切磋、日语表达方式的探讨、同传实战案例的研讨,明显提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3.以演练实效为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同传实战演练效果为主要判断依据。把学生的日语基础表达能力、中日同传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传演练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基于受众的实际传译效果等作为评分要点。

课程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王耀振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叶栩邑、崔亚蕾、李玥、李国磊

王耀振

王耀振,博士,副教授,获2015年度天津市高校“131”创新型人才、2021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示范先进个人、2022年度“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2023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我的良师益友”标兵称号、第3-6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叶栩邑

叶栩邑,博士,讲师。2019年获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日语组全国冠军;2016年度获评天津市高校“131”创新型人才;2013年获第五届卡西欧杯全国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22年所在教学团队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参与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崔亚蕾

崔亚蕾,博士,副教授。获2013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卡西欧教育奖励基金”、2023年度“山东省大学生科技翻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6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首届京津冀高校日语综合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李玥

李玥,博士,讲师,获2017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校级优秀班导师称号;2017年度天津市131第三层次创新人才;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优秀指导老师;2023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七届青年教职工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李国磊

李国磊,博士,讲师,2020年获天津市高校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2021年获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六届青年教职工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外语组一等奖;2022年获天津市高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第1名;2021年获“2020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年获“2023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王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