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文化续写中俄、中越友谊篇章——天外国际传媒学院“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开营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16 阅读量:81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承办的“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线上团组项目顺利开营。项目面向俄罗斯、越南197名汉语爱好者展开,通过非遗文化搭建中俄中越友谊之桥本次是国际传媒学院面向海外次举办非遗文化体验项目。

(“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团组项目举行线上开幕)

国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李鲁宁出席开幕仪式并致欢迎辞对来自俄罗斯越南的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课程有三方面的独特魅力:首先,品味非遗之韵。学员们可以“云游”天津杨柳青和泥人张博物馆,线上体验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的制作过程,开启一场科技与非遗文化交织的独特旅程。其次,感悟汉语之美。汉语凝聚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思想智慧,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本项目中,老师们将讲授非遗文化知识,带领学员们领略汉语的魅力。最后,搭建缔结友谊之桥促进中俄、中越友谊常驻、长青。他表示,未来10天,希望本次项目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汉语水平,增强大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虽然空间距离遥远,但心灵却能跨越千山万水,息息相通同时,诚挚地欢迎大家到访天外。

开幕式上,师生共同欣赏了当非遗文化遇上匠心工艺的视频,学员对天津非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幕式结束后,学员们开始了第一堂汉语直播课的学习。相较于以往根据学员汉语水平划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为保证学员的学习效果,本次项目又新增了零基础班,更广大的汉语文化爱好者提供便利。

在零基础中,教师景天婕通过全英文授课带领学员学习汉语拼音的发音;初级班学员们跟随教师牛津津的讲解,了解了汉语的学习方法,从字到词再到句子,逐渐学会了遣词造句;中级班中,教师孔艳带领学员们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在非遗剪纸的艺术陶冶中完成了中文词汇、句式的学习高级班中,学员跟随教师荣蓉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贴年画,并学习了关联词语相反、相似的不同逻辑。

(零基础班课程)

初级班课程)

(中级班课程)

(高级班课程)

10天里,学员们将通过汉语直播课学习汉语知识,在文化录播课中“云游”杨柳青年画、南京云锦、福鼎白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踏上一场科技与非遗文化交织的独特旅程。同时,国际传媒学院的师生将继续秉承“传承传播,己达达人”的院训,发挥天外优势,打造天外品牌,在与俄罗斯越南学员的交流与互动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字/学生通讯员殷晓璐  /学生通讯员孙楚芸 郑有利 谢馨媛 王念念 陈昕钰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李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