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简介:
汤国兴,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开区古诗词吟诵非遗项目传承人,致力于收集、整理诗词吟诵的珍贵资料,潜修诗词吟诵。
为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兴业”,2024年4月10日下午,吟诵项目非遗传承人汤国兴先生、郭雅萍老师受邀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吟诵科研小组师生进行座谈。座谈会由天外教师侯平、田英宣主持,国际传媒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数名学生参加。汤国兴先生为师生们解答了包括发展脉络、汤氏吟诵渊源、入门技巧等在内的一些问题,并展示了几个经典的吟诵片段,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汤国兴吟诵了海下调代表作《海河柳俚歌》,郭雅萍则用温婉的声腔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吟诵的魅力,座谈进入了愉快和洽的氛围。汤国兴从天津的漕运文化说起,讲到由此孕育了高亢豪放的海下吟诵调,并回忆了自己因周汝昌先生而与吟诵结缘的趣事,同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学习吟诵的历程,为同学们梳理了汤氏吟诵的传承脉络,并带领同学们一起追溯了吟诵自先秦而始的渊源,按照朝代的顺序,由远及近地阐述了吟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他表示,吟诵是古代读书人的读书方法、创作方法,更是古人的生活状态,它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传授吟诵技巧时,汤国兴特别指出,吟诵是把古时候的字和句按原来的规则有节奏有情怀地拉长声调,传承吟诵要在保留继承基本调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并为大家归纳了汤氏吟诵的三条要领:腹式呼吸、腔音唱法和摇头晃身。他提到,汤氏吟诵在康养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今后,他将在诗乐康养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
通过这次座谈,两个学院的师生不但对汤氏吟诵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在吟诵技巧实践上有了更多心得。春雨声细,润物至深。这次座谈是吟诵在青年人中的一次熏陶,是天外大学生吟诵课题组习得吟诵技巧的开始。这次座谈,也把天津津味、漕运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入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心里。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结合天津本土文化特色,天津本地吟诵资源,课题组将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对吟诵文化做出更多扎实有效的学习与研究。
(文字/通讯员 孔庆婷 陈昕钰 摄影/通讯员 梁佩琳 马跃 座谈指导/侯平 田英宣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李鲁宁)
(网页编辑/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