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开幕。
年会期间,主办方举行了“中国时政话语外译规范”“推进文博翻译标准化规范化 助力文博工作‘走出去’”“翻译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交通天下:人工智能时代的交通翻译与国际传播”“AI时代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等近30场专题交流和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年会专场讲座,并设置翻译行业成果展。
开幕式上,中国外文局启动了“四译工程”,举行了“译才工程”特聘专家聘任仪式、“译介工程”发布仪式、“译研工程”首批基地授牌仪式及“译训工程”首批联培基地签约仪式。
我校副校长朱鹏霄带队参加年会。“天外身影”亮相多项活动。天外人发挥多语种、多学科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彰显“天外力量”,提供“天外智慧”,贡献“天外方案”。
主办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彰显“天外力量”
年会期间,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在“大模型驱动的翻译技术新变革”专题交流活动上正式启动。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朱鹏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共同启动大赛。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包含译后编辑能力、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翻译技术教学、机器翻译引擎等四条赛道。天外将举全校之力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邀请高校、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在“译术有道:翻译技术‘轻分享’”板块分享翻译技术应用技巧,通过“长短搭配、学用结合”的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参与“译研工程”、 “译介工程”,提供“天外智慧”
年会期间,中国翻译协会“四译工程”(“译才”“译介”“译研”“译训”)正式启动。
译研工程旨在系统开展国家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首批翻译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共7个,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各省区市外宣外事部门、传媒机构、高校共建,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入选首批共建单位,将共同打造翻译研究重镇高地和高端智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发布调研报告、制定行业标准、推荐规范译法,建立数据平台和示范案例库,为中央和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为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与平台保障。
译介工程以精准传播中华文化、深度赋能文化出海为核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文化传承创新等重点主题布局策划推出一批书、刊、网络出版物、视频影音等多模态翻译产品。我校将联合外文出版社,开展《天津传》(俄语版)(阿拉伯语版)的翻译工作,实现多语种内容的优质输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亮相翻译行业成果展,贡献“天外方案”
4月24日至25日,“智汇译界:2025中国翻译行业成果展”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精彩亮相。我校作为参展商全面介绍了我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翻译成果等内容,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参会代表纷纷驻足天外展台并热烈交流,达成了部分初步合作意向。
(内容审核/冯鹏 蒋天皓 郭芃)
(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