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碰撞:通识大讲堂近期讲座回顾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20 阅读量: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通识教育学院开展的“通识大讲堂”系列讲座,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多国别多领域文化知识和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出努力。近日,“通识大讲堂”开展的三场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元的知识盛宴,为知识的传播与思维的碰撞注入了新的活力。



4月15日,马场道校区首先迎来了第五讲——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的赵石薇老师带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的兴盛》。讲座伊始,赵石薇老师便点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为欧洲文化、艺术和思想复兴中心的重要地位。随后,她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化的兴盛表现。此外,赵石薇老师还阐述了意大利在教育与学术、宗教与哲学、经济与社会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这场讲座,生们深刻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基础的奠定作用。同学表示,通过这场讲座想要进一步阅读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深入了解那个辉煌时代的点点滴滴。



由通识教育学院的朱文艳老师带来的《中日茶文化比较》深入剖析了中日茶文化的差异。从品饮方式来看,中国饮茶注重交流分享,氛围轻松愉悦;日本饮茶则强调仪式感,从点茶、递茶到品茶,每一步都遵循严格规范。在茶的种类上,中国茶品类丰富多样,而日本主要以绿茶为主。此外,两国茶文化在茶具、礼仪和文化内涵方面也大相径庭。中国茶文化与诗词、书画、哲学紧密相连,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日本茶则秉持“和、敬、清、寂” 的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通过这次讲座,师生们不仅了解到茶在中国的传承创新以及在日本的普及影响,还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在茶香中感受着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了文化视野。


5月12日来自高级翻译学院的朱华老师,以 “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学习和实践”这一前沿话题为核心,紧密结合 DeepSeek、ChatGPT 等大语言模型在翻译学习与实践领域的实际应用,对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大语言模型凭借丰富的语料库和实时的翻译反馈,为学生提升翻译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辅助教师教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朱华老师也强调,智能翻译的准确性难以完全保障、伦理道德界限模糊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朱华老师的讲座使高校师生重新审视和思考翻译教育策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翻译变革,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翻译人才。


近期,“通识大讲堂” 的三场讲座,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出发,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养分,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通识大讲堂”还将继续举办多彩的知识讲座,助力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