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号召,深入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学校精心选派优秀学子投身大阪世博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来自高级翻译学院2023级日语同传专业研究生袁仪萍、卢芸,日语学院2023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毛锦阳、2021级日语专业本科生黄友丞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志愿者,展现了天外学子的风采。
跨越山海,搭建沟通桥梁
2025年4月,经过多轮严格且激烈的面试选拔,四位同学脱颖而出,成功获得“零距离”接触大阪世博会的机会。4月底,他们顺利抵达日本,目前正在智利馆担任日、英、汉三语翻译及讲解工作,直至世博会收官。
四位同学虽分工不同,却共同践行着同一使命:“世博会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在这里,你每时每刻都置身于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之中,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袁仪萍、卢芸承担起翻译讲解的工作,毛锦阳在一线与游客直接互动,亦或是黄友丞妥善协调会议、接待贵宾,他们都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敏锐的跨文化交际“嗅觉”,在世博会的舞台上积极传播中外文化,成为搭建沟通桥梁的使者。
勤耕不辍,实现学以致用
初到工作岗位的四位同学并非一帆风顺。智利馆的同事们母语为西班牙语,仅会一点日语和英语,这给彼此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但几位同学并未退缩,而是积极拥抱新挑战。袁仪萍、卢芸利用AI翻译工具,与同事们逐渐培养起默契,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和手势来理解对方意图并采取行动,最终顺利开展工作。在智利馆国家日当天,两位同学圆满完成了接待智利总统的任务,展现了天外学子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毛锦阳从4月22日正式上岗以来,每天在展馆内三个位置轮换:入口处有序控制馆内人数、热情迎宾,出口处礼貌送客并解答游客疑问,场馆内熟练介绍智利的手工织物展品、地图、气候及特色产品等信息。黄友丞作为运营主管助理,工作更侧重统筹与协调,处理临时突发状况。有一次接待任务中,他需同时应对智利馆长、日方主办人员和中方来宾的三方交流,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临场担任三语现场翻译,并协助完成会议记录与总结材料——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责任。
道有夷险,勇毅笃行致远
四位同学在学校的支持下,利用此次“实战”锻炼机会,不断磨炼应变能力与讲解技巧,提升统筹能力,加深跨文化理解,精进语言功底。如今,他们在工作中结识了身份、年龄各异的朋友,不断拓宽人脉和视野;在学习上持续打磨,汲取宝贵经验;在生活中扎根当地,努力向上生长。这段经历不仅让他们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真实职场中扮演好“多面手”的角色。
“跨越山海而来,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四位同学相信,这段特殊的经历将成为未来人生中的重要基石,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走向更广阔国际舞台的梦想。
天外学子在世博会上活跃的身影,展现了我校学子的良好风貌,提供了语言学习实践新的路径。志愿者同学们用热情的微笑、专业的语言和耐心的服务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嘉宾的一致好评。相信这份志愿精神,会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发挥专业所长,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舞台上不断发出天外声音,为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通讯员 崔荔函 学生/通讯员 袁仪萍 卢芸 内容审核/冯鹏 蒋天皓 郭芃)
(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