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在这为期三天的论坛盛会里,天津外国语大学的189名师生志愿者组成了一支多语种服务团队,他们凭借专业的素养与满腔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依托出色的语言能力,他们顺利完成了外宾接待、论坛会务、随队翻译、展厅讲解以及文化交流等多项岗位工作,用青春的活力与真诚的微笑,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卓越风采,为这场思想的盛宴镌刻下了温暖而深刻的天外印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Session Attendant(论坛服务组)
在各个论坛入口处,他们既是守护安全的“忠诚卫士”,又是洞察文化的“敏锐观察者”。核查入场权限时,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为嘉宾指引路线时,他们温暖贴心、关怀备至。一句简单的寒暄、一个真诚的微笑,或是为迷路的嘉宾清晰指明方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化互动,却处处彰显着志愿者精神。在与嘉宾的交流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达沃斯精神所蕴含的多元与包容。
Registration(注册登记岗)
会前,他们系统学习了证件发放、物料整理等各项工作的流程与要点。随着宾客们陆续抵达,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认真核对宾客信息、精准发放证件,到耐心引导注册、协助完成激活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严谨有序,确保整个注册登记过程高效、顺畅地进行。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对国际大型会议的运行机制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未来,他们将在学习与工作中,持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专业能力的精进与责任感的强化。
Art&Culture(文化展区讲解岗)
在人工智能艺术品展区,他们化身“科技与人文的翻译官”,在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奇妙世界里,实现着从国际关系学习者到公共外交实践者的华丽转变。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与科技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当看到各国宾客眼中流露出的好奇与赞叹时,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跨文明对话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尽管每位宾客对展品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传递出了对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文化的桥梁在指尖与屏幕的光影中悄然搭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场用热爱传递文明火种的珍贵旅程。
外国媒体接待组
他们承担着接待外国记者团的重要任务,引导记者们前往相应的拍摄点位,维持现场秩序,并按时带领记者团离开拍摄点位。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记者,他们努力传递真实、积极、正面的中国声音,耐心解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与外国媒体的交流中,他们直面文化碰撞的魅力,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清晰表达、真诚沟通的重要性。每一次与记者的交流,都让他们对国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口岸接待组
作为抵达天津的“首张名片”,他们在京津机场以专业与热情迎接八方宾客。从精心整理每一份函件,到仔细清点每一项物资,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力求为宾客提供最优质、最贴心的服务。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积极充当翻译角色,协助中外双方进行交流沟通,成为了传播天津文化的青春代言人。每当看到嘉宾们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们的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
外事接待组
他们负责场外宾客各类需求的对接工作,从提前沟通协调车辆接送,到及时响应外币兑换、打印名片等即时需求,他们全力以赴,保障宾客的行程顺畅无阻。在服务间隙,志愿者们还会向外宾生动讲述天津的故事,分享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非遗文化到特色美食,从悠久历史到现代发展,他们以点滴的交流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作为语言翻译志愿者,他们深知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达沃斯专班保障组
达沃斯专班保障组承担着筹备期间文件翻译、文化之夜翻译文件等重要任务。早在三月初,他们便已提前上岗,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专业特长,为会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多线处理任务的模式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在此期间,志愿者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专业翻译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他们今后提升专业技能的强大支撑。
天外师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展现了天外人的风采。未来,天外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充分利用语言优势,用多种语言传播中国声音、天津声音、天外声音,紧跟时代步伐,为各类大型展赛会志愿服务工作贡献“天外力量”,为服务上合组织峰会做好充分准备!
(文字/郭凯頔 傅钰 胡致远 剪辑/马毓聪 刘润桐 郭海欧 王晨璇烨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刘萍)
(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