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IPD项目联合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5个国际组织人才全额奖学金,天外学生获其中2个名额】
导语
天外学子,以语言为桥梁,以专业为基石,不断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变革者。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从天外走向世界顶尖学府——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IS)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汪德智、李漪莲,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在天外积累的国际视野,成功叩开了这所被誉为“国际组织工作者摇篮”的学府大门。
在本次访谈中,他们将回顾自己走向国际之路的历程,揭秘蒙特雷IPD专业的独特魅力,并分享宝贵的申请与职业规划建议。让我们一同聆听,从天外到世界的成长密码!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 MIIS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IS)是全美顶尖文理学院之一的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研究生院,成立于1955年,当时名为蒙特雷外国语学院。以“培养能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领导者”为使命,该校提供了多个硕士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政策与发展、语言教学、翻译、口译与本地化管理等。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翻译和口译专业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会议口译硕士课程被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列为全球最顶尖的15个研究生课程之一,MIIS也因此被学子尊称为“翻译界的哈佛”。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有超过96%的就业率,毕业生广泛输送到联合国、欧盟、各大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大多任职驻外大使、联合国工作人员、国际范围内的英语教师、翻译,或在知名政治场所就职。
IPD专业:国际组织工作者的摇篮
国际政策与发展(IPD,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是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IS)最具影响力的硕士项目之一,专注于培养具备政策分析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和实地项目经验的新一代国际发展从业者,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条从学术到实践的职业路径。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学生将深入学习经济学、移民事务、冲突解决以及全球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的专业知识。课程设计融合了本土、区域及国际多重视角,结合案例研究、跨文化交流培训及语言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深入参与决策的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联合国系统、国际NGO、跨国智库以及各国政府部门。
受访嘉宾一:高级翻译学院汪德智
基本情况介绍:
大家好,我是2022届英语口译专业的汪德智。即将前往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攻读国际政策与发展(IPD)专业。之前曾在世界经济论坛实习,目前已收到UNEP巴黎明年的录取offer。
访谈内容:
Q:可以分享一下您在天外的学习经历吗?哪些课程、活动或导师对您申请MIIS产生了关键影响?
A:蒙特雷高翻院对于MTI学生和英专生绝对是梦校的存在。而在天外就读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的导师:佟晓梅教授。她十分鼓励我出去看看,对于我申请学校也提供了莫大支持。其次就是蒙特雷校友朱华老师,他在本地化和创新的实干精神也让我对蒙特雷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此外,在天外学习期间,陈阳老师和韩然老师一直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并经常使用联合国发言稿材料用作口译练习。肖鉴珂老师在知道我的发展想法后也十分支持我的规划。总而言之,天外的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都为培养国际视野的这片沃土提供了营养。
Q:MIIS有多个国际事务相关专业,您为何最终选择IPD呢?
A:选择IPD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我对于未来就业和攻博的综合考虑。在去年下半年期间我积极联系心仪导师攻读公共政策方向博士学位,但导师在2026年才有国际学生的名额,所以我就寻找各种机会巩固政策背景,无论学术还是实践。其次,蒙特雷的专业可选性非常丰富,还有NPTS,GGP,EPM。选择IPD还因为有一位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同事在去年也选择了相同项目和专业,恰巧今年也有一位WEF的同事也是做此选择。再回到IPD的培养方案,最吸引我的还是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课程结合和持续一个学期的实践项目。
Q:MIIS的IPD专业竞争激烈,您是如何在申请中突出自身特色的?对于CSC奖学金申请有哪些关键建议?
A:对于想申请我这个项目的同学,我想说还是要积累国际组织实习机会,提前做好规划。如联合国系统实习生申请可长达数月,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确保自己的邮箱畅通,经常查看垃圾邮箱。在我同批申请的小伙伴中有因为没有国际组织实习经验而没有获得CSC奖学金的案例。对于想申请CSC博士奖学金的小伙伴,我的建议还是要提前做好规划,从下半年开始套磁,多参加讲座,活动,做好networking.
Q:对于天外有志于国际发展的学弟学妹,您会对他们有哪些建议呢?
A:对于有志于国际发展的学弟学妹,我最大的建议还是要提前做好规划,尽可能多地积累经验和知识。第二点就是要锻炼英语口语,联合国部门的面试都是CBI(Competence-Based-Interview),除非岗位特别要求,大部分的面试都是英文的。无论是否英语专业,锻炼英语口译不仅能顺利完成面试,也能为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大外院”,英语是我们的王牌专业,天外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资源。第三点是多尝试,失败有时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就像我,经历多次面试和笔试都以失败告终,但仍不妨碍我的申请之路。第四点就是要有回馈社会的决心。国际发展事业的内核是改善人类福祉,这份责任感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当我们深入基层调研,目睹弱势群体的困境,或是参与国际项目时,回馈社会的初心会愈发坚定。将这份决心付诸实践,无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学术研究,都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同时,作为天外人,我们更应饮水思源,利用自身在国际发展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反哺母校。
受访嘉宾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李漪莲
基本情况介绍:
大家好,我是2018级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的李漪莲。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Gap Year一年,期间以数字游民的身份尝试多种职业和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职位,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我被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录取,攻读数字新闻学硕士学位,以全俄语授课,获得红本优秀毕业证书,期间首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奖学金。目前,我再次获得CSC全额奖学金,即将赴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攻读第二硕士学位,专业为国际政策与发展(IPD)。
访谈内容:
Q:可以分享一下您在天外的学习经历吗?哪些课程、活动或导师对您申请MIIS产生了关键影响?
A:天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我全方位的塑造非常关键,特别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人际交往和学术能力方面。学校自由、多元、开放的氛围始终给予我勇气和好奇心,让我不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天外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更是我一生的财富,如今大家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相互鼓励、彼此成就。
特别感谢朱华老师,作为MIIS校友,他不仅是我申请中的推荐人,更是在我本科阶段给予我启发的人。第一次听说MIIS就是在大三朱老师的英语口译课上,那堂课他分享了在加州的学习经历以及MIIS在翻译与本地化领域的顶尖地位。毕业后我们在天津见过一面,老师身穿MIIS的T恤,谈吐自如,那时我心中就种下了留学加州的种子。“Everything is created twice, first in the mind and then in reality.” 如今能成为MIIS的一员,也实现了那时在心中构想的愿望。
同时也非常感谢天外俄语系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使“小天俄们”无论是留学还是进入职场,都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具备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Q:MIIS有多个国际事务相关专业,您为何最终选择IPD呢?
A:语言不仅是沟通世界的钥匙,更可以与多种专业领域相结合,赋能我们的职业发展。从俄语到新闻传播的学习经历让我逐步意识到,虽然我起初并非国际事务或政治学科班出身,但我的语言能力和传播背景为我打开了通往国际事务的大门,尤其是在全球传播和跨文化对话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文科生,我们更需要具备跨学科思维,主动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与专业融合能力。正因如此,我希望将语言、传播与国际事务相结合,以更灵活多元的视角参与全球议题的传播与讨论。
在国外学习的两年中,我也逐渐意识到:国际关系与国家发展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政策的变动,往往影响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让我对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一硕期间,我们也学习了如地缘政治学、跨文化交流等课程,为我继续深入这一领域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和思维基础。
MIIS提供多个国际事务相关的跨学科项目,而IPD无疑是最契合我发展路径的方向。它不仅提供扎实的国际政治与发展政策训练,也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数据分析训练、与真实客户和组织合作的项目实践等,能够帮助我将人文学科背景顺利过渡到国际事务领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Q:MIIS的IPD专业竞争激烈,您是如何在申请中突出自身特色的?对于CSC奖学金申请有哪些关键建议?
A:首先,比较幸运的是,我在一硕阶段就获得过CSC奖学金。若有过往获奖经历,确实在再次申请中会有一定优势,但我也想提醒大家,CSC的录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评审因素较多,即使没有被录取,也请不要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申请过程中,材料准备是关键环节。包括:中英文简历、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毕业证和成绩单、语言等级证书、获奖证明、两至三封推荐信等。建议大家平时妥善保存所有学习与活动经历的材料,并提前做好翻译与公证。同时,尽早联系推荐老师,说明自己的申请背景和意图。
最重要的部分是学习计划和个人陈述的撰写。我将个人陈述按照清晰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展开:
1. 个人经历简述
2. 选校与专业原因
3. 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4. 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经历与思考
5. 职业发展目标
6. 总结与未来展望
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全面地梳理了过往的学习、实习与工作经历,明确自己选择该专业和申请该奖学金的真正动机。此外,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CSC奖学金还外加一个英文面试环节,基本会围绕个人的学术和工作背景进行提问,作为外语人,英语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即便学习其他语言我们也要保持英文能力,同时,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是赢得面试的关键。
每一次申请都是一次深度自我反思: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走的路?我是否愿意为此付出?如果已经准备好了,就大胆尝试!
Q:您能否分享一下您的5年职业规划?
A:未来我计划进入对外事务、国际传播或国际媒体等相关领域工作,发挥自己在语言和传播方面的特长,积累实务经验。在工作的同时,我也打算继续深造,有机会的话考虑攻读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或俄罗斯东欧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或参与学术交流项目。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所长,投入到对外交流和国际理解的实践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的对外传播和国际沟通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我会继续学习法语、西班牙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逐步拓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为未来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在感兴趣的领域扎根下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保留探索的空间,不断调整方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Q:对于天外有志于国际组织发展的学弟学妹,您会对他们有哪些建议呢?
A:第一,走出去,亲自看世界。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真实的世界。只有跳出书本和想象,才能打破刻板印象,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社会的多样性和世界的丰富性。
第二,接纳变化,直面挫折。我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毕业后也曾迷茫和失落,考研和找工作失败,曾经停下来重新思考人生方向。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转折就是转机。
第三,主动争取,创造机会。无论是申请学校、奖学金,还是实习和工作,机会往往不会自动降临。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主动去寻找、去争取。你的主动性和自驱力,会决定你走到哪。
第四,最后,找到自己的节奏。学业和事业固然重要,但它们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人的发展节奏不同,不必和别人作比较。按自己的步调走,走自己真正认同的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Желаю вам успехов! (祝你成功!)
导师寄语:
高级翻译学院朱华老师
从天外的课堂到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全球议题研讨,从语言能力的锤炼到国际政策分析的实践,汪德智、李漪莲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如何将外语优势转化为全球治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本次访谈中,他们不仅分享了IPD专业的独特价值,更让我们看到,在国际组织的职业道路上,扎实的专业训练、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持续的行动力缺一不可。
对于天外的学弟学妹而言,这个故事或许是一个启示:语言可以是起点,但不必是终点。在全球化与本土经验交织的时代,中国青年需要既深耕专业,又保持开放;既理解政策文本,也能走进田野现实。正如他们所展现的,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恰恰来自这种“语言为桥,专业为锚”的平衡。
作为一名天外教师和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毕业生,我看到孩子们从“我的学生”蜕变为“我的校友”,倍感自豪。对我而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此刻具象化。愿更多天外学子,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访谈/学生通讯员 徐嘉敏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郭芃)
(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